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意:
孔子说:“居处在仁爱的邻居乡里中才是最美好的,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一个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里,古代的一种居民组织,先秦时期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一里二十五家,类似于如今的村落、居委会。
读到这句,最先想到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这个故事也为大家所熟知,孟母为了孟子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几次搬迁,充分说明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的成长所造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现在买房子时候,不仅要看建筑质量、地理位置,更要看居民的文化层次,所处的文化氛围,也多出于这个缘由,人们总是容易受到周围各种环境的影响,当然,自身是环境的一分子,也是造成别人环境的一部分。所以每个人的个人修养说起来是自身的事,但又与所处的环境密切相关。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简单说也就是俗话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过程,有时候看到报道说有的婴儿从小被狼抚养,长大后行为举止不免带有狼的很多习性,要纠正过来是很困难的。“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有时候这种无形的同化作用是令人防不胜防的。环境能造就人也会如此淹没人。
社会学上有个概念叫做“破窗效应”,就是说如果有人打坏了窗户上的玻璃,不及时维修的话,就会有更多的窗户被打破。当一些不好的行为和习惯出现时,没有人管理就会出现恶化的现象。而如果出现的地方都是治安良好,道德修为极佳的人群,那么不好的行为会得到及时的制止,社会风气也无形中得到纠正。所以环境虽然是后天所形成,但选择初始的环境还是会对人的成长与成败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
当然事物总是有着两面性的,有”孟母三迁”,也有“出污泥而不染”之爱莲说,不过后者比较考验个人的高洁情操,心性不坚定的人何必受此考验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