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你们就当听个故事,我就当记录下工作中的一些反思。
【2】
昨天M总突然把我和G省的HR(都是M总管辖的区域)拉了一个微信讨论组,讨论2016年度优秀员工评选的事情。M总先是把总部提供的3种评选方式往群里一仍,然后说,两个省各选出1个名额,你们俩商量下用哪个方法,明天上午给我结果。然后人就不见了。
我立刻私聊G省的HR,结果她半天没理我。我想她应该在忙,那就只好找领导亲自沟通了。没等我消息发出去,M总自己私聊我了。她说,其实我心里有人选了,但是还是想用投票的方式。
我心里一惊,想起前不久在空间看到的“优秀员工评选内幕”,心想,我们该不会也要这么玩吧。
【3】
M总问我的意见,觉得哪种评选方式比较好,如何操作。
我大概说了下我的思路。第一,拉数据看绩效,这是最基础工作,如果都不能清楚的掌握每个员工的绩效排名情况,就算我们想篡改最后的结果,也显得太蹩脚。第二,根据你内心想要的人选,看看总部给的三种评选标准中哪一种最接近目标人选,我们就选它作为标准,这样看上去最公平。第三,正常的通知、投票、公布结果,个别员工(选上了但不是我们的目标人选)单独做沟通、鼓励。
结果她一下就否定了我的两点,第一,看绩效数据太慢(这里就不赘述了,因为工作内容的特殊性,考评指标较复杂,而且长期以来考核数据未能有效的整理过,要去邮件里面一篇篇翻),第二,不必单独沟通。
嗯,这么强势肯定的语气,一如M总的风格。
我决定换个策略。我转移了话题,问到:员工彼此之间是否知道他们的绩效数据?M总说,不知道。那第一点就可以解决了,只要M总对员工整体绩效排名的把控是相对正确的,那么最终的结果就不会出入太大。
ok,接下来第二个问题,具体的考核标准,即,哪些人可以被筛选进来。
M总列了2个具体的业绩指标,候选人出来了5个。
接下来就是这5个人中,如何诞生出M总想要的人。
正常匿名的投票肯定不行,结果无法控制。比如M总提议的微信投票、QQ投票、候选人演讲后投票,统统不行。我在否定这些方式的时候,M总有些不耐烦了,也许是手头上真的有很重要的事情,没时间跟我纠结细节。
我只好识趣地打住,说,你先忙,我整理好再告知你。
【4】
我做了三件事情。
第一,拟通知。第二,做选票。第三,私聊M总告知方案已出,由她裁定。根据她的指示,我又细微调整了一些通知内容,最后我问到,如果最后选出来的结果和我们预想的不一样,怎么办?M总说,结果是由我们公布的。
对这句话,我心里是非常拒绝的。
我一向是个黄灯思考者,做任何事情尽可能的规避风险。就好比这次,如何做的毫无痕迹,其实很难。因为我们的人数很少,私底下关系也不错,大家互相一聊,就能大概知道把票投给了谁——你不能否定这种事情出现的概率。而一旦事情暴露,对内部士气,对领导权威,都是很大的打击——话说回来,其实M总所谓的内定的人,也不是跟她私交最好的,靠什么关系选上的人,她也是站在利润贡献角度觉得这个人最适合——但员工不能接受这种“内定的方式”。
我夹在中间很尴尬,于是还是想跟M总再说明一下篡改结果的风险。但我能明显感觉到,M总现在的确很忙,也没有耐心。现在并不是最佳的谈判时机。于是,我决定等投票结果出来了再说。
【5】
接了杯水,我回到座位上。G省的HR终于理我了,上来就是一大堆问题:M总在群里发的是什么?你们聊的是什么啊?我完全看不懂?我刚从外面办事回来?你准备怎么弄?
我不知道该怎么接,于是打算冷处理一会,让她先消化下内容。
过了一会,她又问我,你打算怎么弄优秀员工评选?我说,先选出几个候选人,然后投票,M总已经把筛选条件和名单都放群里面了,你可以看一下。
她又问,你们通知发了么?我说,没,M总说明天上午再发。
她截了张图给我,是我发给M总的那段通知,M总直接发给她了,把里面的名单也改成G省的了。看样子,他们打算直接用这个版本了。她继续把通知中“投票券”三个字截图给我,我立刻就懂了,把做好的投票券模板word版也发给了她,她发来一张嘿嘿笑的表情。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中秋节到圣诞节,从普通团建到年会,从校园招聘到员工评优,从职场搬迁到职场软装,她总是习惯于向我求助,而且是那种上来就直接问你要现成的东西,最后还不忘夸你一句,真专业。
古典老师在超级个体专栏中,说职业就跟跳舞一样,你和职业的关系就像你和你的舞伴,有时候你得退,有时候你得进,一种是跟随策略,一种是引领策略。职业发展前期大部分人都是跟随策略,先学习,模仿,职业发展中后期才是引领策略,根据个人的目标和天赋才能发挥社会价值,完成自我实现,并能影响他人。
我们在跟随阶段,免不了要请教他人,向他人学习。但有两句话,非常值得记住。
“如果你自己都没有三个答案之前,请不要来问我。”
“如果你自己都没有花上1个小时搜集整理信息,请不要提问,这是基本的尊重。”
【6】
投票结果出来了,果然跟我们预期的不一样。
这次的投票结果非常集中,一半都给了Z同事。Z同事一开始是被M总移除了候选名单的,并不是因为她不优秀,恰恰是因为她表现很不错,是个团队小leader的角色(我们公司这种角色并不是管理层,工作也是跟普通员工一样,只是会分配更重要更大的项目让她做),所以原本是不打算列入候选名单的,想把机会给普通员工。
结果是最好的事实。
我把投票结果跟M总汇报了下,结合Z同事的表现、同事们对她的整体认可、Z同事如果入选对士气的影响、我们如果改结果可能存在的风险一一列给M总听。
几分钟后,M总在对话框中说,就Z吧,顺从天意,哈哈哈!
我在内心长吁一口气,没想到昨天还觉得那么难的事情,今天轻松就扭转了,不得不说,谈判的时机真的很重要,看到对话框中“哈哈哈”的字眼,我在想,也许这会M总恰好遇到了很开心的事情呢。
不管怎样,最终的结果,皆大欢喜。
我在开心之余,也在思考,为什么最终的结果会是Z。
我原本以为是业务岗的S或者Y,要知道,他们的业绩数据是全公司有目共睹的。但也许对公司大部分同事来说,那只是数据——有公司平台的力量,有你接手的项目本身的优势——换言之,你自身的努力不是那么容易被看到。
而Z就完全不同了,她属于运营岗,而是是大渠道,跟所有业务岗同事都熟,而且的确尽心尽职,常常加班,做事情有条理性,遇到异常情况自己比业务岗同事还着急——这种人的努力,应该是所有人都看得到的吧。另外,她是个很有趣的人,水瓶座,思维天马行空,说话方式很逗,跟男生、女生都能迅速打成一片。
所以你想啊,工作时认真严谨,尽职尽责,平时逗比青年一枚,整天乐呵呵的,网红句段一句接一句,这种人大家应该都会很喜欢吧。你看,在职场建立个人品牌形象,建立个人人脉,营销你的工作能力,对一些人来说,还真是不用刻意为之就做到了呢。
【7】
好了,故事就讲到这里。
最后梳理一遍,我想MARK的点。
第一,职场潜规则,不一定非要用“非黑即白”的视角去看,也许有“第三种方法”。
第二,跟领导沟通的时候,掌握好谈判时机很重要,也许对谈判结果影响很大。
第三,接到任务,有想法就立刻行动出初稿,快速落地的执行力也是一张不错的“职场名片”。
第四,你可以倾囊相授你的经验,但你自己千万不要做“伸手要食者”,对你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
第五,职场中也需要营销自己的能力,你的每份作品,每个行为,每句对话,都在塑造着你的职场形象。
好啦,今天就写到这。感谢你的阅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