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日本的武士道精神,知道军国主义的狂热、走火入魔、祸害邻国,知道日本鬼子的精良军备和动不动切腹自杀的战斗力,我们在黑日本鬼子时解恨、快意,但一味黑日本鬼子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更有意义的我觉得应该是,对一个投降、失败的民族来说,如何在失败后迅速崛起的?飞春读传在读裕仁的人物传记中,发现一点点端倪。分享一下。
一、决战前,侵华天皇先把儿子秘密转移
二战后期,美国反攻日本,日本领土处于美军轰炸的范围之内,安全问题再也不能保证。以前他轰炸重庆、珍珠港,现在,轮到自己被轰炸了。
美国B-29轰炸机对日本进行空袭
被杜鲁门称之为“蜂窝中的蜂王”的日本天皇裕仁,为了避免家人遭空袭,把家人安全转移,暂居在栃木县日光市一家安全隐蔽的旅馆。
父母经常给11岁的儿子写信,介绍他们自己危险的处境:
“这里,B-29、舰上轰炸机、战斗机等如入无人之境,每天从早到晚带着巨大的轰鸣声,飞行盘旋。遗憾的是,B-29确实非常出色……”
空袭鸟瞰图
二、反思战败原因:忘记了科学
投降后的9月份,裕仁写信给儿子谈导致战败的原因:
我国人过于相信皇国,轻视了英美。我军人过于看重精神,忘记了科学。
明治天皇时期,山县有朋、大山岩、山本权兵卫等都是陆海军名将,但这一次,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军人跋扈、不顾大局,知进不知退。
如果战争继续,将无法保护三种神器。国民也非得被杀。我含着眼泪,尽力把国民的种子留下来。
裕仁在这里避重就轻,只说对了一半。其实一半也没有。
日本战败根本原因在于以“八纮一宇”为核心的军国主义扩张野心,多行不义必自毙。自身实力不足、资源少、兵力损亡过重、经济崩溃,以及原子弹太强、苏联倒戈等,都是客观原因,但一切的源头都在于自己非正义的内心。
日本对此反思很少,却纠缠于表面客观因素。认为是原子弹、B-29等科技力量太强,干过了日本。他们的反思是有局限性的。
三、谁酿了原子弹的祸害?
裕仁在1926年登基,他即位后,正是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疯狂时期,正是他带领日本走火入魔。千万别说他是个没有实权的摆设,他和他爷爷明治天皇一样手握实权,二战时是名副其实的大统帅。战后是另一说。
不是接连10余年穷兵赎武,日本会有经济不支,拖垮工业军备吗?不是侵略中国,会被国联除名,被国际孤立吗?不是南下侵略南亚,会有英美断绝石油输入吗?不是垂死顽抗,会吃原子弹吗?
至于把原因归结为人才匮乏,更是为自己的无能推辞。
国民也不会因为裕仁投降而被杀,相反,他投降得早点,日本人民解脱得早点,不用受原子弹轰炸了。
最后一句话道出了他的内心真正的牵挂:三大神器,那是天皇即位的命脉。
四、“原子弹救了日本,复活了日本”
不过裕仁在信中说的一句话真正提醒了日本人:发展科学。这为之后日本的崛起打下了感情基础,虽然这只是裕仁为战败找的一种说辞,但起了团结鼓劲的作用。
他的儿子回信说,无论如何艰苦,必须从这深渊中站起来。一个日本人与一个美国人相比,任何方面都是日本人优秀。只是一到团体上就成劣势。因此,从现在起,必须进行团体训练,发展科学,全体国民必须拼命苦干,建设一个比现在更好的新日本。
“科学研究”中的裕仁
战后,新任首相东久尔宫捻彦的内阁顾问是石原莞尔,他曾公开演讲称,在今后的几年里,日本在退出世界舞台的同时,要尽可能地向美国学习更多的东西,模仿美国的方式方法。
正是这样的宣传,让日本把军国主义的那股狂热,引导到了学习发展、建设国家、追求科学现代化上面。
日本投降时,裕仁的顾问木户幸一私下给一个海军少将说,“原子弹救了日本,复活了日本”。看起来有一定道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