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品,文责自负。
说到有文化的领袖,人们大多第一时间会想到宋徽宗赵佶,康熙帝玄烨吧。
赵佶以书画入围,瘦金体和工笔画端得精妙,文人味十足。至于其它经史文哲,倒没见着有什么心得言语,诉之纸墨的。
玄烨以满人身份尊崇儒学,组织编辑与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骈字类编》《子史精华》《朱子全书》《大清一统志》《历象考成》《数理精蕴》《康熙永年历法》《康熙皇舆全览图》等图书、历法和地图,想必也是原因之一。
细究其理,也就是挂个名,不见得亲力亲为,下诸般功夫的。
其实,如要纵论历代帝王中谁最有深厚的学术修养,我以为当推梁武帝萧衍莫属。
萧衍是汉相国萧何之后(姑且这么说,国人都喜欢找个名人做远祖),学识淹博,儒玄兼通,著有《制旨孝经义》《周易讲疏》《乐礼义》《毛诗答问》《春秋答问》《尚书大义》《中庸讲疏》《孔子正言》《老子讲疏》等二百余卷。
假若放在民国初年,就是北大清华的国学大师,和陈寅恪、辜鸿铭、金岳霖、梁漱溟、刘文典等探讨义理,高谈阔论竟日矣。
萧衍才思敏捷,辞藻华丽,落笔成章,"洛阳女儿名莫愁”诗句,传诵至今。
史书上记载他广艺备闲,棊登逸品(围棋水平相当于国手段位),阴阳,纬候,卜筮,占诀,草隶,尺牍,骑射,莫不称妙。
他的儿子受其影响,颇好文事,编有《文选》传世,世称《昭明文选》。
可惜治理国家不是光靠学识就行的。梁武帝萧衍晚年崇佛,和历史上其他英主明王一样,晚节不保,信用小人,引发“候景之乱”,足为镜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