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的天空

作者: 龙马牛及 | 来源:发表于2018-12-04 20:59 被阅读401次

    新体长篇传记《天赐画道》连载-8

    第二章/写意人生/之二

    谢家墙上挂着一块小黑板,记账用的。上面歪歪斜斜画着一些只有谢池自己看得懂的数字和符号。黑板下面有几截白粉笔。

    第一次拿粉笔在黑板上涂鸦,小天赐挨了父亲一顿责骂。要画到外面画去。这句话启发了他。他拿着粉笔跑到门外石板上涂画。画完了石板,再画墙壁,然后顺着小街延伸,一直画到漠阳江边。

    阳江街景

    有人找上门来告状,怪孩子弄脏了他家墙壁。也有人在天赐父母面前夸奖,说这孩子挺有灵性的,你看那些飞机大炮轮船怪模怪样的,花草鸡鸭却画得挺像。

    后来,父亲将粉笔藏了起来,藏到一个他找不到、够不着的地方。没了粉笔,天赐就拿树枝在泥地上画,画画涂涂,倒也省了东奔西跑。只可惜不再有人看到。看到了也不知道他在画什么。

    再后来,他兴奋地发现黑板下面又有了粉笔,而且还是红黄绿带彩的那种。

    稀罕的彩笔让大街小巷的地面上多了不少稀罕的图画。还是有很多人夸他“画得像”。

    新颖、神奇、超越、创造性,是儿童画的特点,本无所谓像与不像。但“画得像”是对孩子艺术兴趣最好的鼓励。齐白石儿时就曾用祖父给他练字用的断墨破砚临摹过家中挂在墙上的雷公像,大家都夸奖画得好,画得像,让少年齐白石体验到了快乐,从此绘画成瘾。③

    上学之后,有了笔与本子。听课索然无味,作业做不来,最大的兴趣是坐在教室里画画。画老师,画同学,画窗外看见的所有东西。本子画完了,画课本,边边角角的空白处全是一个个人头。

    这些人头,有真实的老师同学,有小人书里的英雄形象,有他不喜欢的人丑陋的嘴脸,还有母亲描述的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人物——神奇的想象开始放飞在自由蓝天。

    谢天赐最初的绘画兴趣,除了那个年龄儿童共有的一份好奇,还为了满足一种自由与快乐的感受——现实生活中有饥饿、孤独和太多的被忽视、被冷漠,图画世界里则可以自由想象,满足他的食欲,满足他对人的好恶辨别,满足他渴望得到的存在感与成就感。

    初一的时候,俄语老师见谢天赐俄文字母写得特别漂亮,便推荐他当了课代表。一个学期下来,发现他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成绩也很一般。问他为什么字母写得那么好看?他说写俄文字像画画,画画最有意思了。气得老师第二学期就免了他课代表的职务。

    如果课代表也算是职务的话,那是谢天赐学生时代担任过的唯一一个“官衔”。

    到了初二,谢天赐却突然“成名”——他临摹了一幅齐白石的作品《白菜》,参加全县中学生美术作品比赛获了奖,而且还是一等奖。

    齐白石作品

    从此,班级黑板报的刊头成了他的专利。有时,他的画作还会出现在学校黑板报或宣传橱窗里。

    从此,少年谢天赐多了一个“白石梦”:长大后要当齐白石一样的画家。为了这个梦想,他三个月里以盐代菜,省下每顿二分钱的菜金,凑足八角钱购买了一个画画用的调色盒。同学看他可怜,有时会夹一筷子菜给他。他便隔几天也买一次菜。有菜的日子与同学坐一起,吃盐的时候一个人躲到人家看不见的角落。

    齐白石让那个年代很多青少年崇拜和着迷,是因为他木匠出身,画的都是大众熟悉的虾蟹花果,简简单单,寥寥数笔,暖色勾勒,看上去很亲切很生动。画旁题写几句打油诗,诗句也是明明白白,看得懂会得了意。只要志存高远,坚持努力,小木匠也能成为大画家,可以画出传世作品,可以获“国际和平奖”,与国家领导人交朋友,受人尊敬。这给了许多出身贫寒、地位卑微的美术爱好者极大鼓舞,仿佛齐白石就是他们看得见够得着的真实梦想。

    那个年代,很多早期开始学国画的中国孩子都有一个疯狂的“白石梦”。只不过他们当中一些人后来幸运地进了美院附中之类的专门学校,“白石梦”逐渐被“列宾梦”所代替——苏联画家特卡切夫的逆光烁动、列宾的历史画语言,成为中国美术课堂上与苏式美术教育体系一起深入人心的艺术典范。

    谢天赐没有那份幸运。他一直没机会跨进美院殿堂,其傻乎乎的“白石梦”也只是从临摹一棵白菜开始。

    在失去了有机会较早认识“列宾们”的同时,谢天赐却得到一份没有模式束缚的创作自由。当年广州美术学院负责油画教学的尹国良老师回忆:那时候,老师就像是教练,用一种统一的套路在教学生。④ 南京艺术学院丁亚雷老师也感叹:学院式的教学容易用同样的标准去规训和考量学生。他们很难能够真正做到随意任情、恣意笔墨。率真是艺术家非常重要的特质,而学院的规训、泥古而不化,则很容易扼杀画家天性中原本拥有的率真。⑤

    很难想象,如果谢天赐当年也在美术学院里接受了严格的“教练式”教学,是否还有可能形成后来“恣肆强悍、淋漓酣畅”、“气势雄浑、别具一格”的画风?

    传说当年白石老人的一幅白菜图可以换来一车真的白菜。而一幅临摹的白菜作品,竟然也成就了谢天赐一个庞大的人生梦想。

    艺术的力量,善莫大焉!

    进入师范学校之后,谢天赐认识了一位比他高两届的同学。这位同学会画他从来没见过的素描和水墨国画。据说他父亲是解放前的美院毕业生,自己则在入学前就当过民办教师。

    看着同学拿画笔在宣纸上画鸟画树画山水。水墨在宣纸上神奇地荡漾开来,谢天赐的心也开始荡漾。

    能教我画画吗?他问。同学不做声。让我画一下行吗?谢天赐又问。同学说:不行,宣纸很贵的。那你教我画素描吧?同学仍然不教,只允许他站在边上看。

    音美是师范的必修课。不久学校成立起美术兴趣小组,那位会画中国画的同学担任了组长。谢天赐报名应试,还拿出中学时的获奖临摹作品证明实力,最终如愿挤进了十人美术小组。三个年级就十个人,他是十分之一。

    美术指导老师给大家讲色彩原理、素描方法,偶尔也讲点中国画的历史和技巧。他说他是关山月的同学,还向大家展示了自己创作的国画作品。

    谢天赐在县文化馆宣传橱窗里看到过时任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关山月的画作。他是阳江出去的大画家,也在阳江师范读过书,是少年谢天赐崇拜的艺术大师。

    那时,他还真辨别不了指导老师的画与关山月的作品究竟区别在哪里。但美术小组真实地给了他一片诱人的天地。

    那两年,学校画室成了谢天赐描绘理想的乐园。他刻苦临摹老师与同学的作品,不知道自己画的好不好,只是喜欢,喜欢地坚持。周末就呆在画室里。有时二三人,有时就他一个。饿了,啃几口干冷的馒头。渴了,到学校锅炉房大铁桶里舀一碗开水。没开水的时候就喝冷水。

    漠阳江大桥

    课余,他一个人往漠阳江边跑。扑在桥头,呆呆地观察水的流淌、船的停泊、涟漪的伸张;坐在堤岸,重复着一笔笔画,一点点描,把景色变成图画。指导老师告诉他:这叫写生。

    滴雨的屋檐,曲折的小巷,蓬松的榕树,盛开的紫荆,还有漠阳江上缓缓驶过的小船、江岸上戴斗笠的背影和水中游弋的鸟鸭,都成为他如痴如醉的写生对象。憧憬与梦想,随着漠阳江水一路流淌。

    阳江城里早期就有一个书画廊,谢天赐常常站在画廊前看着书画作品琢磨半天。有时只是面对家门口张贴的大幅对联——新的或旧的——努力地想看出点门道来。

    有时,他还会故意跟随那位高年级同学身边,装作很自然地为他打开水,与他套近乎。同学过意不去,终于有一天切下两块豆腐大小的一小片宣纸递给谢天赐。

    那是谢天赐第一次画中国画。亲手将墨汁挥洒在宣纸上,看着水墨与宣纸慢慢融合,黑色的墨团演绎出许多想象。那份感觉是从未有过的美好与神奇。

    梦想与青春的骚动也随着水墨神奇地荡漾开来。

    有一天,他问同在美术小组里的另一位同学:以后你想不想当画家?同学以为他在说笑,摇摇头。谢天赐却认真地对他又像是对自己说:以后我一定要当画家!

    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称:想象可以超越世界上的一切。美国作家马克·汉森(Mark Victor Harsen)也说:唯有不可思议的目标才能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

    诚然,并非所有梦想都能照进现实,但成功者的最初往往都少不了一个神奇的梦想。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志。”这是谢天赐后来的感触。

    人生格局本可以无限放大。这种放大格局的想象,最初便是梦想。

    读者书评

    【精彩待续。。。

    【下一节:笃行者】

    注释:③ 白巍著《艺苑奇葩齐白石》,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4月版。④ 《历程——广东新中国一代美术家》,广东美术馆编辑,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10月版。⑤《扬子晚报》2016年5月6日《刻意·写意·随意》。《大河美术》2017年5月15日《粗服乱头说率真》。作者:丁亚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梦想的天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ugp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