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故事散文简友广场
大西北慢行录(一)

大西北慢行录(一)

作者: 无穷碧影 | 来源:发表于2021-03-31 20:34 被阅读0次

    序:曾经走过了很多地方,看见了很多世界,也一直有个梦想,等有闲暇了一定要把那些去过的地方从记忆深处挖掘出来,重温那时那刻的心绪并记录下来,待自己七老八十无所事事的时候可以回味解闷。但似乎借口很多,迟迟没有动笔。

    西部,一个充满神秘的地方。辽阔的地域,丰富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多彩的人文。曾经多次去过西部,每次都会在它的宽广胸怀中沉醉,以至于回到江南还是梦牵魂绕,仿佛西部是我的至亲。那么,我的笔就从遥远的西部开始。

    于是,看着照片回忆,跟着回忆记录,断断续续码字,终成这篇名副其实的《大西北慢游录》。希望能为家中年迈的亲人们带来阅读的享受,让他们跟着我的文字,来一场身临其境的西部畅游吧!

    本文初稿完成于2019年冬,修改于2021年春。


    每年的七八月,是国人的休假季节。一为学校法定假期,举家出游成为很多家庭的必备节目。二为避暑,逃离城市逃离高温。于是炎热的夏天反倒成为了旅游旺季,交通热、住宿热、景点热、购物热,旅游的热情从国内蔓延至全球,世界人民都为中国旅游者的旺季而振奋并获益。

    我一般不喜欢在暑期休假挤热闹。几年前的某个夏天,为了帮助家人圆上青海湖的梦,决定在西部最美好的季节重返西部,于是便有了又一次西部旅行。

    经过一个月的功课策划,在万能的网络帮助下,我们从上海直飞西安古城,领略中华悠久历史后转至西宁,从西宁沿祁连山南侧西向进,经青海湖和茶卡盐湖后向北翻越祁连山脉至北侧,从张掖沿着肥美的祁连东北大草原回到西宁飞回上海。整个旅行耗时十多天,我们欣赏了青海湖和盐湖的美景,翻越了多个海拔四千多米的山口,穿越了高山大峡谷、祁连大草原和著名的达坂山隧道,环绕祁连山脉的东部划了一个三角形,从历史人文到自然景观一应俱全,度过了一个非常养眼但也非常辛苦的假期。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洗礼

    古都西安,名副其实的千年帝都,十三个皇朝曾先后在这里建都。作为中华历史的见证,西安城跟着历代皇帝们饱经风霜地经历着发展、辉煌、衰落的跌宕起伏。潮起潮落的历史,让西安城变身成布满典故、藏满古迹的文化典范。观中国历史,非西安莫属。

    (一) 历史博物馆

    抵达咸阳国际机场已是深夜,下得飞机,导游小秦已经笑容满面地等候在出口。汽车一路飞奔向西安城驶去,与十多年前留下的漆黑一片的记忆截然不同,高速路两旁是亮闪闪的路灯,进城后也是灯光闪烁,俨然已是一个绚丽多彩的不夜城。抵达宾馆,同行者们迫不及待地下楼去夜排档品尝羊肉泡馍,而我一来不喜羊肉,二来不在深夜吃夜宵,三来不好落座路边排档,便决定上床休息为第二天养精蓄锐。

    来西安就是观史。我们旅行的首站便选择了历史博物馆。博物馆坐落在市区的大雁塔附近,规模要比上海博物馆大很多。博物馆的建筑外形为仿唐风格,布局为"轴线对称,主从有序; 中央殿堂,四隅崇楼",是由中国建筑界的泰斗梁思成先生的关门弟子张锦秋女士主持设计。在这个建筑中,中国古代宫殿与庭院建筑风格被巧妙地融合一体,博物馆的现代化功能也在唐代古典建筑风格中得以充分体现。历史博物馆收藏的四十万余件展品中,国家级珍宝有近百件。展品上至远古时代的石器,下至1800年前的壁画器物,时间跨度一百多万年。

    尽管我们早早地在开馆前就已到达博物馆,但预约换票和安检,还是让我们顶着大太阳在广场上辛苦地等了一个多小时,总算幸运地在上午11点之前进了展馆。从饮毛茹血的原始人到一代代帝王将相,从神秘的出土文物到精美的壁画珍宝,展馆的内容非常丰富,但几小时的参观根本不能满足我的欣赏欲望。况且展馆实在太拥挤太喧嚣,我们跟着人流机械地走在,既停不下脚步也快不了脚步,在那些珍品前,只能粗略浏览,无法细细品尝,非常可惜。

    在那辆举世闻名的国宝级文物“秦陵一号铜车马”前,幽暗的灯光已被观众手上闪烁的拍摄光源打破,千年的沉寂也因观众们的喧哗失去了神秘,但我依然受到了震撼,并且这种震撼不亚于站在希腊神庙废墟前的感受。

    这是一辆缩小版的青铜车,单辕双轮,车厢为横长方形,车门在车厢的后面,车上有圆形的铜伞,伞下站着御官,双手驭车,前驾四匹马。铜车马上绘有大型彩绘,连接的零部件大多为金银制品,人和马神态逼真,表情自然到能让你感受它们的思维和呼吸;车体制作精美,镂空的窗户设计巧妙开关自如;蓬盖面积庞大,用以支撑的铜骨架和铜条精巧细致,遮阳避雨功能齐全,最完美的是蓬盖伞柄的机械设计,角度可以随光线随意控制变化。铜车马在制作上运用了铸造、焊接、镶嵌、粘接以及子母扣、纽环扣、锥度配合、销钉连接等多种工艺,最小钻孔直径为1毫米,最薄的铜片仅0.12厘米,铜丝则细如发丝。真是感叹劳动人民智慧的伟大,在没有现代工艺设备的二千多年前,工匠们用手工将极端复杂的制作工艺和精准的写实主义完美结合,不可思议,铜车马作为“青铜之冠”,当之无愧!

    地下一层的壁画馆,作为馆藏精品的额外收费阻挡了很多旅游者,但却让我们真正享受了“宁静庄重、渊博典雅”的博物馆氛围。一幅幅唐代壁画被保护在高科技配置的玻璃展柜内,与大英博物馆敞开展览的埃及壁画不同,这里的画作艳色如新貌美似像,惊艳得让人几乎要停止呼吸,仿佛丝丝空气的流动会惊扰画的安宁。画上的人物肖像衣着亮丽栩栩如生,景色建筑风格独特逼真细腻,千年的高龄并没有因为岁月流淌而褪色,真不可想象它们都是古墓的出土文物。为祖先们的艺术水准和工艺技术点赞!为灿烂的历史文化喝彩!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国内第一家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完工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作为国家文化传播的对外窗口,博物馆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近百万。在熙熙攘攘的参观人流中,瓷器、青铜罐、陶俑、金银器皿、玉器等珍品让我们眼花缭乱,可惜因为人流太多而无法逐一细品,留下了遗憾。

    然而更大的遗憾则是我们特聘的美女导游在行程的最后将我们带到了出口处的礼品销售店,那是一个闹哄哄的大堂,与所有的旅游品销售模式类似,主要销售价格不菲的玉器珠宝,顾客们受到狂轰滥炸般地推销和游说。看来再有历史和底蕴的文化人也脱不了俗。

    (二)碑林博物馆

    出得展馆,外面热得天昏地暗,37度的高温炙烤着三秦大地,。为躲避正午的热辣阳光,我们在大雁塔广场附近的一个民俗小吃店过了一个长长的午餐休息。顶着逐渐西下的太阳,我们开始了下午的游览。

    位于老城区的碑林博物馆,是我们这次西安行的必游目的地之一。碑林集中了国内最多的古代碑石,因收藏的碑石如林而命名,是一座闻名天下的知识与艺术宝库。它创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经历代收集,已收藏碑石、墓志、石刻等各类文物11000余件,其中国宝级文物134件。碑林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

    现在的碑林博物馆是在原来的古碑林基础上,利用西安孔庙古建筑群扩建而成,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三部分组成。绿荫下的园林,清净却散发着文化的气味,因为它的专业性强,一般的旅游团队很少会组织参观,游客基本都是散客,三三二二地静悄悄地拜谒着历史。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步入展室,有幸经历了一次伟大的文化洗礼。伫立在欧阳询、虞世南、柳公权、王羲之、颜真卿等名家的千年大作前,欣赏着眼花缭乱的书法名碑真迹,聆听着导游对碑文经书的诵颂和演绎,我突然感到一种强烈的自卑,在这个文化宝库面前,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实在是才疏识浅,或者根本就是个文盲。

    我们这一代都是现代速成教育的产物,对历史文化大多是应试知识,对中华古文的知识匮乏,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几近空白。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让我汗颜,中华文化的灿烂让我跪拜。快节奏与碎片化的现代生活已经消灭了朗朗上口的四书五经研读,日新月异的电脑刷屏完全替代了笔墨飘香的文房四宝,中华古文的传承岌岌可危!幸好近年来国学开始盛行,初高中教育的古文水准已大幅提高,才子虽然没有辈出但也算有不少。

    从展室出来,坐在台阶上休息,不由得羡慕起那个文弱的导游。小姑娘从旅游专科毕业,已经在这里担任解说工作五年。她每天都徜徉在大师们的不朽之作中,被大师们的笔墨气息所环绕,诵读着富有哲理的经文碑帖。多好的职业,相信她早晚都会沾染了上古人们的仙气和雅致,或许将来也会成为一个国学专家或书法家。

    (三)西安城墙

    走出碑林博物馆,已是傍晚时分。夏日的夕阳要比正午时分弱了很多,凉风中不再感觉燥热。乘着夕阳西下,我们决定去登城墙。

    西安城墙又称明城墙,是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而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根据考古专家的研究,古城墙在1500年间历经了隋唐期、唐末五代期、宋元期、明清期和现代维护期等五大修建期,见证了中国历代朝代更迭,饱受了战火蹂躏,从古时的王位争夺、安史之乱、李自成起义,到近代的抗日战争和文化大革命,古城墙历经坎坷,饱受磨难,现在它已成为西安城标志,更是中华民族千年历史的史证。

    古城墙现有18个城门,但都几经损毁和修复。最古老的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和安远门等四个城门都设有闸楼、箭楼、正楼等三重防御工事。逐渐地,为了交通的方便和文物保护,各朝后人陆续在城墙上开启了朱雀门、含光门、中山门、和平门等多个城门。从前一天驶入西安城起,我们就已经在城内城外来回穿梭,数次从不同的城门下穿行。

    城墙呈梯形,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层层叠叠的墙砖展现着坚不可摧的力量,相信它的防御功能一定坚如磐石,稳固如山。面对高耸的城墙,发现自己是如此渺小;贴着城墙侧耳细听,风中隐约传来幽幽的千年叹息。

    我们从南门登上了18米高的城墙,立刻心胸开朗。习习微风中,脑海里闪现的是孔明先生摇着鹅毛扇弹拨琴弦的淡定,耳边回响的是著名的京剧唱腔:“我站在城楼观山景,耳听得城外乱纷纷”。惊讶于古代工匠们的聪明才智,在没有吊车、没有现代施工设备的几千年前,靠人力手工和智慧就能建造如此宏伟的城墙,真难以想象。

    城墙是个封闭的长方形,周长13.74公里,绕行一圈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据介绍,被城墙圈住的古城面积超过11平方公里,站在城墙上远眺,城内建筑低矮陈旧,有些是古色古香的传统建筑和仿古建筑,很多是绿荫覆盖穿插,而城外则是高楼林立,一个拔地而筑的现代化西安。

    城墙上至少有四个车道,非常宽阔。阳光照耀下的城墙,游人不多,只有几个老外和年轻的学生骑着租用的双人自行车从身边驶过。夕阳下乘着凉风在宽阔的城墙中间懒散漫步,虽然没有诸葛丞相的自信,但还有颇有点登高远眺秦川大地一马平川的豪爽。

    闲聊闲逛中,突然发现墙内不远处的一圈平房上挂着一个横匾“XX古玩市场”。因为已近黄昏,市场似乎已经下班,很多店铺都关着门,也鲜有行人路过。看着悄无声息的市场,我突发奇想,陕西遍地文物,除了正常交易,应该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不知有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曾在这个市场演绎,也不知还有多少惊涛骇浪在那些店铺中悄悄涌动,大概只有借用马未都先生的慧眼和胆略才能识别了。

    下了城墙,已近黄昏。回到宾馆稍事休息,我们便出门觅食。作为在西安城的第一顿晚餐,我们没有按照导游推荐的旅游餐馆,而是在网上选择了一个人气很旺的窄巷子陕菜馆。

    饭店门面很小,坐落在闹市区附近一条小路上,进门后穿过一条长长的小走廊才能见到大堂,真是名副其实的窄巷子。里面的装潢粗狂,富有地方特色,四面摆放了一些石雕石像和酒坛,八仙大桌和条凳将大堂挤得满满的。好在我们提前预订了座位,在小小的角落中争得了一个半封闭的小包房。

    对于已经习惯看图点菜的南方人而言,西北朴实的菜名已经可以很好地表达出内容,没有图像并不困难。然而当菜肴上桌时,我们才发现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忽略了西北人的实在。葫芦鸡,陕西凉皮……,每个大盘子都结结实实地装满了菜肴。最令人瞠目的是服务员推荐的特色花馍,一个直径约20厘米的大馒头笑容可掬地端坐在盘子里,太惊人了!吃惯清淡饮食的我,实在消受不起陕菜的重口味和淀粉与肉食的重量级,好在同行者都是入乡随俗的吃货,受他们感染,再想想西部山区的贫困,浪费是最大的罪过,我努力地将自己吃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大西北慢行录(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uqlu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