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个月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自己逐渐步入正轨,开始着重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每天午饭过后,距离午睡有50分钟的时间,如何利用这段时间让孩子们有所收获?结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可以在这段时间开展哪些活动来培养他们的各项能力?
本班有9个孩子,4个男孩子喜欢停留在积木区拼装各种模型,其他孩子喜欢在智慧区和小超市之间打闹,根本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我通过提问的形式对每个孩子进行了调查,了解到班级的图书角基本是闲置的,所有人从未静下心来坐在那里读过书。我粗略地分析:第一因为乡村的孩子留守儿童多,从小就没有养成听大人讲睡前故事的习惯,家里也没有适合他们阅读的图书,家长对于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根本不重视。第二,孩子们的识字量小,拼音拼读刚刚接触,读不懂图书角里的图书。第三,每位教师注重培养的方向不同,本班孩子的动手实践、自理能力都很强,但孩子们的语言表达、倾听与想象能力比较欠缺。根据以上的分析,我打算从讲故事开始。
讲故事,对全面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十分重要:第一,通过听故事可以训练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第二,通过故事中的善与恶,美与丑帮助孩子提高是非判断力,起到自我教育的效果;第三,通过故事情节的提问和复述可以丰富孩子们的词汇,培养表达、想象和倾听能力。记得在讲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我放低声音慢慢地读着小女孩所处的恶劣环境,以及划着第一个火柴前的故事情节,并随机提问:“大年夜,天气如此寒冷,还下着雪,为什么她不回家呢?”孩子们马上就想到了她家里没有钱,很穷,想到了她卖不出去火柴会被打,想到了她的妈妈和奶奶在哪里?这为后面的故事情节奠定了基础,引起听下去的欲望。从划着第一根火柴到最后的一把火柴,我不断引导孩子们想象:每次火柴燃烧,小女孩都会看到什么?我边读边提问:为什么小女孩会看到这些东西?帮助孩子们逐步理解故事内容。当读到小女孩的最后结局,孩子们非常安静,脸上的表情让我感受到他们对小女孩悲惨遭遇的同情。
每天中午的睡前讲故事,让我和孩子越来越有默契了。起初有一部分孩子不想听故事,一心想着到活动区玩耍。听了几天后,越来越多的孩子开始催着我讲故事,能做到认真倾听,参与思考,主动提问,积极抢答。孩子们每天都抢着到图书角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递到我面前,扬起笑脸:“老师讲我这本书。”讲完一本,又递过来一本,在时间的流失中,我和孩子们一直沉浸在愉快的氛围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