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确实又很多的名叫杨广的人,但是谁也没有隋朝二代君主隋炀帝有名气,他的名气只能是臭名昭著,然而历史课本上所知道的他开创了科举制和劳民伤财的大运河后就一无所知了。
其实认真研读历史你会发现他并不是一无是处,在登基前的日子里,他过人的智慧让人不得不佩服,然而就这样一个人为何最后亡了国?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隋炀帝三三两两的大小事儿。
隋炀帝出生在北周重臣隋国公杨坚的府第,还未出生前父母就已经置办好了他所需要的一切,上天似乎觉得还不够,还赐予了他俊秀的外表和聪明的才智,七岁就能写诗作文,被人一时传诵为‘神童’。
他的父亲杨坚也确实向他人承认自己更偏爱杨广,为他请最好的老师,长大后担任朝廷要旨,有意让他多磨砺。

然而上天却给了他一个大麻烦,他拥有五个兄弟,还是同母而生,但在皇权面前显得如此脆弱,而他不幸的是身为次子,他的兄长一出生就在嫡长子继承制下当上了太子,他父亲也有意废兄长而立他,只是他无过错,大臣们也不同意。
杨坚选择蛰伏隐忍,暗自把兄长的做的劣势事让父亲和大臣知晓,随后他被废除。他能成功当上太子还离不开母亲独孤氏的帮助,他的父亲只有她一个妻子,而且还十分害怕害怕她,她的话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也为了讨好父母也只娶了妻子萧氏,但在随后的日子中他们依然恩爱,没有再娶妻妾,可见他也是一个重感情的人。
好不容易当上了太子,但年老的父亲多疑,政局混乱,身为太子的他躲起来专研佛教,躲过了一劫,然而历史上为了抹黑他说他是篡位,就像历史上的曹操一样,被抹黑了不知多少次了。
杨广肯定有他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他一生从未遭受过大的失败,所以他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曾几次用举国之力攻打高丽,其实他只是为了让高丽王俯首称臣而已,人家承认他是皇帝了就离开了,就为了面子而已。
他的行为也是让人捉摸不透,他的作为不太像帝王,他喜欢征战云游四方,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想载入史册被万人敬仰,然而生命太过短暂,他想干很多的事情,实行改革。
身为贵族不知百姓跟不上他的宏图之志,他的大臣们也苦不堪言,经常要加班加点的赶进度,修筑大运河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大臣怕责骂就谎报实情,民夫们日夜不停劳作,十之八九都死在工地上,然而他却不知,当然继续我素我行,想干嘛就干嘛。
他父亲积蓄的财富就被他给消耗殆尽了,于他而言钱财应该要拿出来用,堆在国库就是无用的,正因为他的这种思想导致他滥用不知收敛,没了就取之于民,百姓苦不堪言,也就接连发生了农民起义了,被他隋朝昔日的臣子给灭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中国历史上的明君很少,暴君却一个接一个了?
因为中国的政治制度赋予了皇帝无上的权利,然而生长在妇人手的皇子们很少有眼界的,而且在上学时老师也不敢去批评他,导致他觉得无所谓就不思进取,登基后大臣们总拿一些他不敢兴趣的奏章,不愿意理政自然容易宦官专权,出现很多残害忠良的事情,国家当然禁不起这样折腾,能有不亡之理吗?
另一种情况是外戚专权,皇帝当然十分忌惮,政局难免会震荡,没处理好就会亡国。
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皇子天生不适合当皇帝,比如宋朝的宋徽宗他的艺术天分较高,当然会亲近懂他的人,不爱进谏挑他毛病的人。这就十分容易遭到小人蒙蔽双眼。
那么你就会问我,那杨广不是你说的其中任何一种,他看起来聪慧还十分勤奋,为何他被灭了国,还得了一个隋炀帝的谥号。

他确实挺可惜的,成为了一个亡国之君,他读的历史书卷数不胜数,也曾立志做一个贤能君主,却还是毁在一个叫做皇权的东西上了。
成为了帝王就意味着普天之下无人可以让他忌惮,他就是天下的主,他说什么就是什么,而且身边的人还在不断地将他神话。
他几乎认为自己就是‘神’了,神有什么做不到的,长此以往他失去了做皇子时的小心翼翼,开始变得武断,听不见别的声音自然发声的人是不会给他机会的,就这样隋朝结束了短暂的王朝生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