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国际工作处曾要求我们国际学生大使填写一份调查问卷,其中有一道题问及我们对谢菲尔德这座城市和谢菲尔德大学的第一印象如何,我的回答是:初到谢菲时,我注意到整座城市宁静祥和,历史悠久,街道上有很多古建筑;整体而言,这里的历史氛围令我印象极深。这并不是客套的恭维话,而是我对谢菲的真实印象。
我记得到英国的第一天,学校的大巴开进谢菲城,我从车窗往外看,古旧的建筑映入眼帘,我仿佛穿越到了中世纪的古城。后来在市中心漫步,街道两旁多是漂亮的砖石楼房,有些房子的外墙上还有标牌,上面写着竣工的时间,其中不少都是一百多年前。学校的建筑也古朴得很,年代最久远的是图书馆“呆萌”西面的圣乔治大教堂,始建于1818年。教堂的外观仍然是黑白照片里的模样,不过内部翻修一新,该有的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我还在里边上过课。学校第二古老的教学楼Firth Court建于1905年,它是学校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外墙上爬满常春藤,室内的装潢和氛围跟以往所看的英国历史剧里的布景别无二致,走在里面,仿佛置身于历史之中。
除了谢菲之外,我也去过英国的其他城市,比方说,牛津和剑桥这两座城市闻名全球的大学城。我是慕学校之名而去,正如当年初次去北京就是冲着北大去的。走在这两所名校的校园里,历史的冲击感更加强烈,因为有数百年历史的建筑远远多过现代风格的建筑,如果不刻意往购物街的方向走,几乎全是浅棕黄色的石头建筑,就连学生的校舍也不例外。此外,街道多是石板路,而庭院旁的小路多是砂石路。这两所学校自然不缺修水泥路的钱,之所以仍然保持着几个世纪前的模样,多半是怕灰色的水泥路破坏了整体格调。
再比方说,我还去过阿伯丁和曼彻斯特。这两所城市里的大部分古建筑也依然保存完好,并且仍在使用中。比如阿伯丁大学的国王学院教学楼,建于1500年,外墙早已是灰褐色,刻满历史的沧桑,里面却灯火通明,我去的时候还有学生在自习。至于曼城,我印象最深的是约翰莱兰兹图书馆,建于1900年,外观是哥特式建筑的造型,相当气派,里面的格局则令我想到了哈利波特电影里的魔法学院。虽然这座图书馆是英国的一级保护文物,里面却免费对外开放,而且书架上的古籍可以任意翻阅。我参观的时候,里面有不少人正在安静地阅读。我当时想,以后有机会在附近租间屋子,每天过来看一整天书,简直人间至乐。
英国的多数城市之所以能保持这样浓厚的历史感,据说是政策的规定——屋主有权翻修内部,但是外观一概不许变动,只容许小修小补,保持原貌。对此我是相信的,我们学校的圣乔治大教堂上世纪中叶破败不堪,弃之不用,后来经过几年的翻修,里面与时俱进,外观却仍是当年的模样。再比如学校前阵子翻修好的Sir Frederick Mappin Building,里面的格局颇像商场大厅,咖啡厅、休息区和电梯的设计都有几分极简北欧风,可它的外观仍是1913年建成时的样子,红墙白窗,早些年被浓烟熏黑的墙面都依然如初。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始终觉得历史是活着的,而我正幸运地活在历史里。这种历史不同于我在书里或影片里看到的亭台楼阁、雕梁画栋,而是具有生命力的。这种生命力经过几个世纪的维系和传承,完美地融入了现代社会,而活在这种环境里的当地人仿佛能看到历史的演变之路,也能看到城市的发展历程。这种历史的演变不是虚无的,而是有迹可循的,只要上街走走看看,摸一摸砖墙,就能感受得到。如果运气不错,刚好走进一家老店,跟白发苍苍的店主聊会儿天,历史甚至会走进耳朵里。
文 字 / 王煜旸
图 片 / David Jakab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