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记不起一个梦的开端,就像记不起我们如何来到这个世界上。—— 盗梦空间

「我不知道自己在做梦」
「我知道自己在做梦」
「我知道我不知道自己在做梦」
……
对于这个无限套娃,看过《盗梦空间》的你应该不陌生。小李子跑了一整部电影似乎也是在思考这个终极难题,而作为观众的我,也很想知道最后旋转的陀螺究竟是否有停下、来。
然而,其实对于自我能力的认知,也有一个类似的套娃五层阶段模型,基础原型(前四层)出自:《同理心沟通》(Empathic Communication)威廉·豪威尔(William Howell),他们分别是:
1、第一层:我不知道「我不知道」
这一层是自我盲目阶段,我们并不意识到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最通常在于孩童时期或我们对相关领域毫无概念的时候。
2、第二层:我知道「我不知道」
我们明白自己没有能力。对比上一层,我们对该领域已经有了初步概念,并且意识到我们并不掌握这个能力,例如我看到大厨在做北京烤鸭,但明白自己厨艺不佳做不到。
3、第三层:我知道「我知道」
好了,再来一层,我们清楚自己掌握了能力。例如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自己的名字怎么写,并且可以独立自己写出来,那这个时候我就清楚自己掌握了「写自己名字」的能力。
4、第四层:我不知道「我知道」
欢迎来到玄学层,在这里,知识已经内化成为「下意识」,但不知道如何解释。很多时候表现为:我知道怎么走路,但没办法清楚的告诉你里面的技巧和原理,一时间也没办法教导不会走路的人走路。
5、第五层:我知道我不知道我知道
好啦!终极一层到了,在这里我们可以是「老师」,懂得教授他人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巧。

嗯,我知道你一定晕了对不?不怕,来举个「栗子」
【第一层: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1、小时候我不知道自己不会开车,看电视剧的主角操作自以为很简单,不过是摆摆方向盘 + 踩油门刹车而已。这个时候的我,处于第一层「我意识不到自己没有开车的能力」。
【第二层:我知道我不知道】
2、然后我信心满满试着去开爸爸的车,发现竟然开不动,才知道开车原来不简单,还有很多技巧我还不会,需要驾校去学才行。这时我进入了第二阶段「我明白自己没有开车的能力」。
【第三层:我知道我知道】
3、在驾校里,努力学知识做练习,逐渐明白了原理和技巧。但新手上路总是很紧张,反复默念着教练教我的方法口诀:红灯停绿灯行,转弯过路要打灯……小心翼翼地开车,完全不能分心。这时候我就再进入了下一级别「我清楚自己掌握了开车的技巧」。
【第四层:第四层:我不知道我知道】
4、车开多了,所有的技巧都变成了肌肉记忆,可以从容跟车内的伙伴聊天而不影响开车。不过弟弟问我怎么样开车上坡不会往后滑,我只能演示一边说「很简单啊」,但不会表达出来,说不出「所以然」。不经意间,我已经处于第四层「不知道如何解释已经内化为潜意识的知识经验」 。
【第五层:我知道我不知道我知道】
5、而最后,经过反复思考,终于想通了怎么教弟弟斜坡起步不倒退了,成功达到第五层「用输出的方式验证输入有效」的阶段。
『延伸阅读』- 《重构学习体验》笔记系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