盼了几天的《文心》一书终于跨过千山万水来到我手里,翻看几页后便停不下来,从书中获得新知后,激动不已,让我在家里手舞足蹈了好一会儿,不禁感叹,得到一本好书,学会一个好知识,真是人生中一大幸事,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如此认为。
写前几篇文章时,我的写作过程都比较烧脑,除了脑中关于写作的知识匮乏,还因为肚里货少得可怜。经朋友推荐,赶紧入手《文心》一书,补充弹药,看了三分之一后,书中内容着实没让我失望。
这本书就好比一本精彩的武侠小说,主角修炼各种各样的功法,让人无限向往。但比小说更让人过瘾的是,此书中的功法都是你我可以修炼的,关于写作真实的方法和技巧,以小说中类似故事情节的写法呈现。今天就将我从此书中悟出的一些心得和知识点分享给你,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嘛,希望对你有启发。
为何名家的文章大多看不懂
在我学生时代最头疼的一件事儿,就是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鲁大神的文章有个让我记忆深刻的特点,文章中的每一个字我都认识,但连在一起,我就是看不懂,这个问题一直到今天我才完全弄明白这是为什么。
举个梨子。
在《秋夜》一文中,鲁大神这样写道:
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也是枣树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又高。
我想百分之八十的同学跟我一样,看到这两句话头都大了,鲁大神为什么要这么写,到底啥意思啊?
其实,看不懂的原因很简单。原因之一:鲁大神这篇文章根本就不是写给我们看的,说的准确点应该是根本不是写给初中时的我们看的。
现在网络上很多很火的文章,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其认知成本是很低的,只要不是文盲都能看懂,为啥,因为这些文章在写之前就明确了大量传播的目的,文章写得越通俗易懂,人的认知成本就越低,就越容易被大量转发,一篇文章写得再好,但很少有人看得懂,连写的是啥我都不明白,我怎么会去转发呢?要是你翻朋友圈看见一篇论文,估计你连点进去的欲望都没有,更别说看和转发了。
所以,现在的网文在写之前就会明确一件事,这篇文章写出来是给谁看的,明确这一点之后才知道如何去写,写得深还是浅。写给更多的人民群众看,那就用大白话,越通俗越好。写给专业人士看,那就各种专业术语猛砸,别担心普通人看不同,因为压根儿就不是给普通人看的。
很明显,鲁大神的名作《秋夜》并没有把初中生作为受众群体,他更多的是写给一些跟他一样有文化,有知识背景的人看,甚至有的文章只是为了写给自己看,我们上初中那会儿还没这境界,看不懂就很正常了。
原因之二:这篇文章对秋天景物的描写更多是鲁大神个人的观察经验,写的是他在当时所处的地儿看到的秋天的景象,你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些地方的秋天因为时间和光线的变化,会使得颜色产生变化,而颜色的差异会使人有一种天空在升降的错觉,有时特别低,有时特别高,高得简直奇怪,就没见过这么高的天。这样看来就容易理解了。
而他《秋夜》中还有大量的个人内心活动,比如:
我忽而听到夜半的笑声,吃吃地,似乎不愿意惊动睡着的人。然而四围的空气都应和着笑。
这个看不懂就更正常了,他在写自己完全主观的感受,恐怕除了鲁大神自己之外,没人能够准确的说出他到底在写啥。就好比,你写日记的时候,老是加入一些网络词汇,比如活久见、童鞋、神马、稀饭等词。未来你孙子的孙子看你日记的时候,跟你看鲁大神文章是一样一样的,根本看不懂你在写什么。
所以,很多名家的文章看不懂,别着急,不是你笨,而是你没有相应的知识背景,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翻看我的另一篇文章《没有“背景”很难成功》,看完之后就更能理解这个现象了。
本来还想多写一点,但由于时间关系我还有别的事儿要忙,今天实在对不住各位,强烈建议大家入手《文心》这本书,想学写作必看的书籍之一。毫不夸张的说,这就是一本练习写作的武功秘籍,而且是超级通俗易懂的那种。
在未来我还会将书中知识点拆解开来分享给更多朋友,明天见。
网友评论
2.写的还不错,看的真起劲,突然让我们刹车了,这样有些遗憾。意犹未尽。
3.有机会,我也看看《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