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商业化的罗生门

作者: 布勒古得 | 来源:发表于2019-01-28 12:18 被阅读5次

    长期以来,在国人的意识里拥有高学历学位的人都是能让人们高看一眼和羡慕的人。如果听说谁谁是博士,并且恰巧儿,又是认识的人,即使不是特熟悉,也会跟周围的人提几句,这样不仅宣扬了此人又借着此人顺便太高了自己。这事儿算不上虚伪,也谈不到爱慕虚荣,让大家脸上都有光彩的事儿,就是好事。

    传统儒家理论教育国人学而优则仕,这是普通人寒门突破阶层壁垒的唯一有效的途径,自此两千年来代代如此。

    现如今的中国,拥有国际国内高学历的人已经数不胜数了,这些人大多数都是专业知识精深,也颇有见识,比如最近新闻上出现的一对儿博士公式相声夫妇。看此人在台上与郭德纲说话时的态度,不禁让我想起单田芳先生评书里的几句话——七个不服,八个不愤,一百二十个不含糊。相反,郭先生的言谈举止中,充分表现出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与家教素养的形象。

    郭先生回答博士夫妇的话语即中肯又温和,而博士夫妇却是一脸的不屑,那意思嫌弃他没知识没学历,凭什么跟我们博士说教?!

    其实大家可以把郭德纲的回答用单老评书的词语去解释——博士值多少钱一斤?去你妈的,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无独有偶,在某个电视节目上,一位大学教授研究生导师,在司马光砸缸真假的问题上与马未都叫起板来,引经据典,头头是道,无时无刻地显示自己的知识学问,那气势也是七个不服八个不愤一百二十个不含糊。

    马爷默默地听此人说完后,心平气和地讲到——宋代的陶器铸造水平没有发达到,能够制造一人来高的大缸。从铸造业历史文献、考古类文献以及出土文物都证明了这点。

    由此可见,现在,文化涵养与高知识高学历没有多大关系,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抹杀个性偏面化的应试教育,以及过度商业化的行为,造成对传统,对现代,对西方等观念的各执一词,陷入到罗生门之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度商业化的罗生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wha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