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敏感期
儿童敏感期是生物体成长的时候,所拥有的一种特别感觉力,这种感觉力是短暂的倾向,一旦取得想要的特质,这种特殊的感觉力就会消失。0-6岁,儿童就是依靠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来发展自己的。在敏感期内施教,事半功倍,迅速提高孩子心智的发展!
敏感期很短暂,并且在这特定的敏感期中,只对一种特定的知识或技能感兴趣,然后经过这个时期就会消失,不会再出现在同一个时期对相同的兴趣点有同样强烈的兴趣感。
敏感期来临时,要有相应的活动以及自由的环境,使得这种能力真正的发展起来。例如绘画敏感期到来时,孩子喜欢涂涂抹抹,但大多数成人会从干净的角度出发,不让他们乱涂抹,阻止他们。但如果过了这个时期,再让他画他也不会画了.
下面,我们就细数一下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的敏感期。(请注意,这里的年龄是参考值,因孩子的个别差异,会有不同的发展。)
1.口和手的敏感期(0-2岁)
口和手是孩子最初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唯一途径。你会发现两个月的婴儿开始吃手,婴儿是通过口来认识自己身体以及自身以外的其他事物和世界。婴儿不停的用手去探索,去寻找,抓起什么东西都往嘴里放。透过口孩子的手一刻也不停进行抓摸捏捅抠按撕揪,所有和手有关的事情都是他们最爱做的事情。
这个时期父母应该给孩子提供干净的可以咬的玩具。生活环境是孩子发展手的最好环境,同时可以给孩子提供可以动手的玩具,比如报纸,用完的化妆品瓶盖,笔及笔筒等,让孩子自主地发展动手的能力。
2.空间的敏感期(0-6岁)
空间敏感期是从0-6岁不停的发展,不间断的。儿童将积木垒高再推倒是一种感知空间的过程。孩子喜欢移动物体,扔东西,不停垒高再推倒,喜欢把里面的东西倒出来,接着再把外面的东西装进去。喜欢钻到不同大小的空间里,喜欢爬上爬下、跳、跑,喜欢攀爬,旋转等。
辰辰一岁多的时候经常把衣柜门推开,然后往里钻,坐在里面再把衣柜门关上;每当这个时候我做法是闲时就和他躲猫猫,忙家务时就随便他自己钻来钻去,但是随时注意动静,确保他的安全。大概一个月过后他不钻衣柜了,开始从沙发往下跳了。他的这种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后继而就会出现另外的需求。
建议父母这个时候应该给孩子自由,让儿童的身体充分运动;提供可以扔的材料,帮助儿童完成空间探索。不要限制孩子,注意保证安全。
3.秩序的敏感期(3-4岁)
秩序敏感期来临时主要表现为一旦哪件事情形成了秩序,就每天不厌其烦的进行,一个环节都不能错,一个环节也不能漏,先后的顺序也不能被打断,否则就要重来一次,在大人的眼里总觉得孩子不可理喻。
2岁的辰辰,只要家里的门铃响了,都要我抱着他接“电话”,然后他开门。又一次我在做饭,门铃响了,我急匆匆跑去开,然后放下,小家伙哭成泪人,一定要重来。我们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碗,有一天我拿了他爸爸的碗剩了一碗粥,他说“这是爸爸的碗,妈妈不吃”。
这个敏感期到来的时候家政要观察孩子的生活秩序,让孩子按着“我”的想法去进行;观察孩子有秩序的事情,一定满足他的需求,如果孩子要求重来一次那就重来一次,如果做不到的话,就安慰孩子的情绪,一定不能谴责孩子。家长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陪孩子共同度过这个关键的时期。
4.执拗的敏感期(3-4岁)
秩序的敏感期过后,儿童形成了一种秩序的内在模式,一旦成人破坏了这一秩序,儿童的就是哭闹、焦虑,这就是执拗的敏感期到来了。常常要求重来一次、我说了算、按我说的做、按我想的做。这时候的孩子思维先于行动,以为思维就是行为,并且具有不可逆性,所以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显得“任性”,稍有不合心意的事情,就会又哭又闹,而且事情必须重来一次,哭闹才会停止。
我们家的队友不曾看过一本育儿书籍,不了解孩子各个阶段的成长状态,不知道什么是敏感期,经常在孩子哭闹的时候手足无措,最终还要给贴一个标签“被宠坏的孩子”。
家长这时候最好是满足孩子的愿望,如果做不到的话,也要理解孩子,安慰孩子的情绪,不要谴责孩子的行为,要有耐心。
5.完美的审美的敏感期(3-5岁)
执拗的敏感期过后就是追求完美的敏感期了。追求事物的完整,在儿童眼里事物都是完美的。审美敏感期的初期孩子首先是对食物的审美,吃的食物要最大的,完整的。对食物的要求过去一段时间后开始是对事物的审美,纸张要求完整。每一件事情都不能出差错。儿童变得非常“挑剔”,“敏感”。他们要求吃的玩的和用的都必须完整的、漂亮的,不符合要求就不接受;之后是对环境审美有要求;在其后,女孩子开始化妆,喜欢自己挑选衣服,搭配服饰。
辰辰有几条睡裤裤裆的地方没有缝起来,每次给他穿他都不肯,他说“这个有洞洞,我不穿”,这个时候我只得重新给他换一条。追求完美是孩子的天性。
审美到底对孩子有什么帮助呢?帮助孩子成人之后更富有魅力,更富有品质,富有个人气质,女性更富有柔美。
这个时候父母要注意满足孩子的需求,满足女孩子们对化妆的需求,并把选择衣服的权利交给孩子。不能粗暴地对待孩子,不要认为他们是无理取闹,是虚荣。
6.自我意识的敏感期
自我的觉醒是1-2岁之间开始的。
不;不;不要;不可以;这是我的;固执的占有;什么都不要。
从开始说“我”说“不”到打人咬人,再到模仿他人,渐渐的孩子有了自我的意识。这时的孩子出现的最多的现象是划分“我的”以便清楚“你的”。同时通过说“不”使用自我的意志,感觉我说了算是最重要的,如果发生不符合心意的事情,就会大哭大闹,孩子们表现出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孩子用是我的这个东西来区别你和我是不同的,你是你,我是我。这是靠什么呢?靠拥有物质性的东西,这是ta的第一个自由宣言。第二个自由宣言就是说“不”。吃饭,不;上厕所,不;睡觉,不。ta是真的不去吗?不是的,ta就是用不来说明我和你是有差别的。
儿童会通过和别人交换来划分界限,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会越来越清晰你和我的界限在哪里,等到儿童发展到4岁以后,你会发现儿童什么东西都不会给别人。等到接近5岁的时候,生命发生了变化,这个时候儿童会急于分享自己的东西,因为他意识到分享自己的东西,ta可以得到更多别的东西。
很多家长就会认为孩子是自私的。但是孩子他什么都还没有拥有呢,怎么会懂得分享呢?要让分享得先让他拥有,尊重孩子的意愿,不要依据父母自己的道德观来判断孩子,不要给孩子贴小气的标签。
这是一个最重要的敏感期,我们将来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们未来是不是很强大?主要来源于自我意识的敏感期;所以保证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得到充分的满足,是保证孩子未来人格强大和人格和谐,以及未来在社会上立足的能力。
当孩子打人咬人的时候我们只去制止孩子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打死你“是”排除”的意思。不要去谴责,也不要说教,因为那和粗野的行为是不同的,我们就让孩子在不违反规则的情况下使用他的自我吧。不要和孩子较劲,这是一个人形成自我的起点。
7.细小事物的敏感期(1岁左右)
儿童认识事物的过程总是从宏观到微观,再从微观到宏观。越小越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处在这个阶段的孩子眼睛里好像只有小的东西,越小的东西越吸引他,他们的眼睛仿佛是一个放大镜,能将所有的小蚂蚁、小瓢虫、小线头等收录到眼睛里。只要孩子处在安全的环境中,只要不伤害到孩子的自由,一切都可以尽情的探索。
有一段时间辰辰经常会喊“妈妈,你看,蚂蚁。”指着地上很小的蚂蚁喊我过去看。他看到我们梳妆台上的结婚照,然后说妈妈的拇指红色的(我涂了红色的甲油,如果不是他说,我都完全忘记了),我感叹他能观察到这么细微的东西。
细小的沙子和流动的水是孩子的最爱,玩水玩沙的敏感期出现在整个童年。当孩子看到沙看到水时,他们会忘情的玩耍。哪怕是饮用水都是最能让孩子立刻安静的材料。沙和水是孩子天然的玩具,它们是儿童创造的源泉。家长不要用讲卫生和怕弄湿去约束孩子。
8.模仿的敏感期(2岁左右)
儿童透过每一个细节的模仿。儿童要通过这一个过程由一个简单的生命状态过度到一个更高的状态中,孩子必须通过这一阶段才能形成自我。孩子不停地模仿父母、其他小朋友的一举一动。笑、爬、说话等等都是他们的所爱,他们不辞辛苦的、不厌其烦的一遍又一遍模仿,这时的孩子从形式上看完全没有自我,但实际上儿童必须经历这个阶段才能形成自我。让孩子去做,模仿没有对错。
每次我炒菜,辰辰就过来说我要炒菜,学我洗菜、切菜、炒菜。两三个月前我给他一些豆子、菜叶再给一个锅自己炒着玩,不亦乐乎,炒好了还拿过来给我吃;但是现在已经不满足了,要拿真的刀切菜,要在灶台炒菜;这都是孩子在模仿。每次爸爸扫地拖地,他也扫地拖地。还有一些看起来特别无聊的模仿,比如模仿摔倒、再摔倒、再摔倒。。。。。每次一次摔倒都特别开心的笑。成人不明白孩子为什么要重复这样无聊的动作,就是制止孩子。这个制止的过程恰巧破坏了孩子敏感期的正常发展,从而妨碍了儿童智能和认知的发展。智能发展的阻碍就会伴随着一些心理问题的出现,这就是成人后大脑平庸的原因。
未完待续。。。。。。。。
参考书目:《捕捉儿童敏感期》孙瑞雪著
五月亲子沟通的文章除特殊说明外,均为五月原创,转载务请标明出处。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