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有春秋两祭礼制,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直至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朝《假宁令》规定,官方休假假期为春节,冬至各七天;寒食、清明合二为一,共四天;中秋、夏至、腊八各三天;正月初七、正月十五、正月最后一日、春社、秋社、二月初八、三月初三、四月初八、五月初五、三伏、七月初七、七月十五、九月初九、十月初一、立春、春分、立秋、秋分、立夏、立冬各一天;学生田假,15日,授衣假,15日。中秋节放假正式列入了官方法令规定。
中秋节的盛行则始于宋朝。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到了明清时期,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之所以成为重大节日,据说又与科举考试有关。隋唐以后,我国封建的科举制度不断完善,开科取士,是封建统治者的重大国事之一。通常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都是安排在八月里举行。人们把应试得中、金榜题名者,称为“蟾宫折桂”,“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为中国民间四大喜事之一。必须隆重庆贺,为中秋节增添了不少佳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