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长大的我,童年的记忆仿佛总有风声,是跑出来的风,追出来的风,也是扔起来的风,笑出来的风……
跑跳的时候,是在跳房子,跳绳,捉迷藏,推风车,丢沙包,摔四角,击石片,撞拐……
安静的时光,是几个人在玩石子跳棋,玩骨头节,是一个人在叠纸飞机,在水盆中放纸船……
想想那个时候的天真无邪,那个时候的心无旁骛,才是一生中最快乐的岁月。
小时候,总是喜欢结伴,因为很多游戏都是结伴的,扎堆也便自然而然。
大家聚在一起,展示玩具的制作成果,也比拼谁玩得更出彩。那种成败的悲喜也是单纯的,有人乘兴而归,也有人抹着眼泪回家。
比如丢沙包,有人会在制作的时候装进细谷,温柔但是抛得不远。有人会装进黄豆,可以抛得更远但是砸到脸上真的很疼。
比如摔四角,有人会用厚厚的挂历纸,又重又稳,扇别人的四角很容易。有人只是废报纸,又轻又软。被别人扇走的机会最多。
虽然只是游戏,但也常常吊起争强好胜的胃口,今天输了,明天也想赢。
小孩子的较劲,是常有的事情。今天你玩的猪骨头节很圆润,明天我想办法弄一副羊骨头节更小巧。今天你翻花绳翻了十个花样,回家自己便偷偷练习,争取明天比你多翻几个。
那个时候的玩具几乎都是自己动手的,家长们忙着生活,根本顾不上我们。为了超过别人,自己研究,自己做。
为了叠方正漂亮的四角,总是瞄着新挂历,还不等这月的最后一天过完就赶紧撕下来。为了缝制好看的沙包,甚至舍得用做新衣服的布。
孩子的快乐,就是大家挤在一起时,叽叽喳喳的,说谁谁谁做得好,谁谁谁的玩具厉害。在这种快乐里,自然也少不了家长的数落和埋怨。但是孩子们,总是落爪就忘。
那个时候的童年,是朴素的,是小纸片,小石子,小布头堆积起来的。不用花钱,所以便没有了贫富的对比。
那个时候的童年,是自给自足的,喜欢什么都得自己动手,很少有家长的助力,所以也便少了成人的心思。
那个时候的童年,是群居的,大多数游戏都是结伴才能玩得开心,所以很少有性格孤僻的孩子。
六零后的我们,可能小时候生活有些清苦,但是快乐却是富足的。在自己动手制作中增长了智慧,在结伴同行中规避了孤独,在无父母过多干预中拥有了自由。
当下,看着一零后的孩子们经常捧着手机,刷着短视频,那份专注,貌似解放了家长,又何尝不是一种悲哀。
愿时代将童年还给童年,让快乐回归简单,让孩子回到人群,让奔跑的风声里,依然有笑声……
文字:爱吾爱
图片:网络,诚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