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阐幽读书
论语阐幽之三十三: 跟着孔子学识人

论语阐幽之三十三: 跟着孔子学识人

作者: 不居居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3-10-18 08:13 被阅读0次

    阙党的一个儿童奉命来向孔子传信。有人问孔子:“这儿童是要求上进的人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坐在大人的位子上,又看见他与长辈并肩而行。他不是要求上进的人,而是一个想急于求成的人。” ⑴孔子识人,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精准地点评周边之人。他最主要的方法就是“听其言而观其行”。

    人类的言行存在两张皮现象,说话容易做事难。所以,观察一个人,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看言行是否一致。君子先做后说,多做少说,甚至做了也不说。奸佞小人巧言、多言,嘴上跑火车,说完不负责。这就是区分君子小人的最基本的方法。“巧言令色者,鲜矣仁。” ⑵在《论语》第一章和第十七章出现两次,这不是印刷、排版错误,而是在强调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识人之法。

    孔子说:“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⑶意思是,看他现在凭什么,看他过去的踪迹,看他最想要什么。就能找到这个人言行的“核心依凭、核心样态、核心目标”面前,所有人都没办法隐藏自己的本心。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⑷季康子想用刑罚杀戮治理邦国,“视其所以”就能看到季康子的残暴本性。

    百善孝为先。一个不孝的人,是不会感恩、利他的,是不值得交往的。《论语》在第一章和第四章两次出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⑸就是要教给我们识别一个人是否值得交往。孟懿子不遵守父亲遗嘱向孔子问礼,却向孔子问孝。“观其所由”就知道孟懿子不孝。

    “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⑹士是社会的精英阶层,如果一个人总想着改善衣食住行等物质条件,就不配做士,不应该出来从政。这就叫“察其所安”。微生到邻居家借醋给人。⑺“察其所安”就知道微生贪图虚名。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孔子识别颜回,尚需专门用力。想要知人知面又知心,必须下一番工夫。这又恰恰说明,老子“大智若愚”的说法是正确的。

    人海茫茫,平凡者占绝大多数。人生短暂,没有精力去弄清每个人的情况。因此,孔子说:“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⑻对于阳虎这样的特殊人物,孔子早就认定阳虎会叛乱失败,就拒绝了阳虎的邀请。对于鲁国名人少正卯,孔子也进行深入考察,认为他具备“心达而险、行辟而坚、言伪而辩、记丑而博、顺非而泽”五种恶劣品质,是小人之杰雄,所以,在担任大司寇的第七天,就诛杀少正卯。

    人生是要讲缘分的。对于周围的一部分人,还是需要进行考察的。如果看不出对方是君子还是小人,那就看他生活的状态和圈子。孔子说:“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⑼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⑽“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  ⑾看看这个人的作派和朋友圈,就知道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了。

    唐德宗曾问左右:“人皆言卢杞⑿奸邪,朕独不觉,何也?”原来,唐朝第一奸相卢杞,在唐德宗眼里是非常优秀的君子。因此,明(昏)君与贤(奸)臣是双向奔赴的。同气相求,同声相应。 领导想用君子,必须先做君子。舍此,别无他法。

    【注释】⑴见《论语》14.44。原文是:阙党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

    参考译文:阙党的一个儿童奉命来向孔子传信。有人问孔子:“这儿童是要求上进的人吗?”孔子说:“我看见他坐在大人的位子上,又看见他与长辈并肩而行。他不是要求上进的人,而是一个想急于求成的人。”

    ⑵见《论语》1.3和17.17。原文是: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参考译文:孔子说:“好其言语,善其表情的戏精,基本上不是人。”

    ⑶见《论语》2.10。原文是: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参考译文:孔子说:“认真看他现在凭什么(这样做),细看他过去做过什么,考察他将来安心什么。(这样一来)他还能藏匿吗?他还能藏匿吗?”

    ⑷见《论语》12.19。

    ⑸见《论语》1.11和4.20。

    ⑹见《论语》14.2。原文是: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参考译文:孔子说:“读书人却想发家致富,就不配做士。”

    ⑺见《论语》5.24。

    ⑻见《论语》15.28。原文是:子曰:“众恶之,必察chá焉;众好之,必察焉。”

    参考译文:孔子说:“众人都厌恶的人和事儿,一定要考察其详细原因;众人都喜欢的人和事儿,也一定要考察其详细原因。”

    ⑼见《论语》16.5。原文是: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参考译文: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得到礼乐的调节陶冶为快乐,以称道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多交贤德的友人为快乐,是有益处的,以骄纵放肆为快乐,以闲逸游荡为快乐,以宴饮纵欲为快乐,是有害的。”

    ⑽见《论语》16.8。原文是: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参考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项敬畏:敬畏天命、敬畏有道德并在高位的人、敬畏圣人的话。小人因不知道天命而不敬畏,轻慢在高位的人,亵渎圣人的话。”

    ⑾见《论语》16.4。原文是: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损矣。”

    参考译文:孔子说:“三种朋友有益,三种朋友有害。结交正直的,厚重的,知识丰富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拈轻怕重的,甜媚无骨的,花言巧语的朋友,是有害的。”

    ⑿卢杞 (?-约785年),字子良,滑州灵昌(今河南滑县)人。 黄门监卢怀慎之孙,御史中丞卢奕之子 。唐朝宰相、奸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阐幽之三十三: 跟着孔子学识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xaq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