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阐幽读书
论语阐幽之七:跟着孔子学说话

论语阐幽之七:跟着孔子学说话

作者: 不居居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3-10-13 08:31 被阅读0次

直言曰“论”,答难曰“语”。孔子在教学过程中,时常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这就是所谓的“语”。然而,众弟子难以企及圣人境界,在一些情况下,孔子只能自己提出并解答问题,这就是所谓的“论”。现存《论语》共20篇,492章,其中,孔子答难144章,孔子直言290章。《论语》中,孔子说话呈现出以下特点。

说常态不说奇怪

凡夫皆有猎奇倾向,对不正常的怪异、超自然力、作乱、鬼神,有着深厚的兴趣。但是,子不语怪、力、乱、神。⑴子路问鬼神之事,孔子答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子路又问死后的事情,孔子答曰:“未知生,焉知死?” ⑵西方国家认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受其影响,如今的中国媒体也猎奇搞怪,吸人眼球,导致意识形态混乱。

说对的不说会的

樊迟请学稼、圃,孔子说:“吾不如老农……不如老圃。”⑶孔子“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必定精于稼、圃之事,但是,孔子不技痒、不卖弄,做到了“有若无,实若虚”“知其雄,守其雌”。⑷孔子精通大小六艺,在诸多技艺方面,都有着冠绝一时的水平。但是,他只想为社会培养一大批中高级管理人才,所以,又特别告诫弟子:“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 ⑸最初的樊迟的认知层次很低,经过孔子的教育,最终打开格局,成为一个贤者。

说份内不说份外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⑹职责之外的事情,孔子从来都不去管。职责之内的事情,孔子也一定会发表看法。如:陈成子弑简公,孔子虽然预知鲁哀公等人不会管这件事情,但是,依然按照规矩,沐浴而朝,向哀公汇报,请求讨伐陈成子。⑺再如: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来,问:“伤人了吗?”却不问马的情况。⑻孔子重义轻利,“问人”是份内之事,“问马”是份外之事。

说现象不说具象

卫灵公带孔子出游,却与南子同坐在第一辆车里,让孔子及弟子们乘车跟在后面。孔子当然不高兴,当场说了一句“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⑼。这句话批评人性共有的弱点。卫灵公听后也不便发作。看到有人不能改过向善,孔子感慨地说:“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⑽孔子指出众生不能自见其过、自改其过的普遍现象,不会对某人造成具体伤害,反而对大家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说精准不说芜杂

“辞达而已矣。” ⑾孔子认为说话一定要把意思表述精准。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⑿子贡屡次尝试让孔子说出最简单、最管用的话来。最后,甚至只索要一个字,来奉行终生。说:“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⒀孔子给出一个“恕”字,也就是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千古以下,恕道仍然光芒万丈。

说常态不说奇怪,所以孔子之言可信;说对的不说会的,所以孔子之言有益;说份内不说份外,所以孔子之言本分;说现象不说具象,所以孔子之言温和;说精准不说芜杂,所以孔子之言有力。

【注释】⑴见《论语》7.21。参考译文:凡夫皆有猎奇倾向,对不正常的怪异、超自然力、作乱、鬼神,有着深厚的兴趣。但是,孔子从来不制造、不传播、不议论此类的事情。因为,怪力乱神的事情容易让人不按常理思考和解决问题。

⑵见《论语》11.12。原文是: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⑶见《论语》13.4。原文是:樊迟请学稼,子曰:“吾不如老农。”请学为圃,曰:“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子曰:“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参考译文: 樊迟请求学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民。”樊迟请求学种疏菜,孔子说:“我不如老菜农。”樊迟出去了。孔子说:“樊迟真是小人!在上者喜好礼仪,民众没有一个敢不恭敬;在上者喜好道义,民众没有一个敢不服从;在上者喜好守信,民众没有一个敢不说出真情实况。如果做到这样,四方的民众就会背负着他们的小孩前来投奔,从政者哪里用得着自己去种庄稼呢?”

⑷见《道德经》。大意是: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雌柔的地位。

⑸见《论语》15.32。

⑹见《论语》8.14。参考译文:孔子说:“不在那个位置,就不要去谋划那个位置上的事。”

⑺见《论语》14.21。原文是: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

参考译文:陈成子杀了简公,孔子得知,就按要求沐浴上朝,向鲁哀公报告说:“陈恒杀其君主,请求出兵讨伐。”哀公说:“去报告三位大夫吧!”孔子退出来后说:“只因我曾当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君主命令我:‘去报告三位大夫吧!’”孔子到三位大夫那里去报告,他们表示不同意出兵。孔子又说:“只因我当过大夫,不敢不来报告。”

⑻见《论语》10.17。

⑼见《论语》9.18和15.13。参考译文:孔子说:“没希望了!我没有看见过喜欢德行如同爱慕美色的人。”

⑽见《论语》5.27。参考译文: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遇到能自察过错并且自责纠错的人。”

⑾见《论语》15.41。参考译文:孔子说:“言辞要足以表达意思。”

⑿见《论语》12.7。参考译文:子贡问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备足粮食,充实军备,让老百姓信任政府。”子贡说:“必不得已需要去掉一个的话,在这三者中间先去掉哪一个?”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必不得已需要去掉一个的话,在这两个中间先去掉哪一个?”孔子说:“去掉粮食。少了粮食,无非有人会饿死,但是自古人都有一死,老百姓对政府不信任,国家就无法存立。”

⒀见《论语》15.24。原文是: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参考译文:子贡问道:“有一个字而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说:“大概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就不要给别人。”

辨析:“欲”与“施”之间的排列组合有四种:己所欲,施于人;己所欲,勿施于人;己不欲,施于人;,己不欲,勿施于人。下面,举反例以证之。第一种,自己想赌博,也让别人赌博。错了。第二种,自己想安居,不让别人安居。又错了。第三种,自己不愿吃肉,强迫他人吃肉。还是错。第四种,自己不愿意吃肉,也不给吃不上饭的人。也不对。说了半天,并不在于自己“欲不欲”,而在于他人“需不需”,更在于他人所需是否正当。

“恕”是换位思考。当考虑到他人在物质、精神上的有正当的需求时,应在不伤害对方自尊心的情况下,采取适当的方法,给予对方帮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阐幽之七:跟着孔子学说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mzo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