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更文800字点赞圣贤书友会
怎么确定刺之深浅,灸之壮数——读《黄帝内经》灵枢 经水第十二1

怎么确定刺之深浅,灸之壮数——读《黄帝内经》灵枢 经水第十二1

作者: 刘俊和和 | 来源:发表于2023-03-11 16:47 被阅读0次

怎么确定刺之深浅,灸之壮数

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黄帝问岐伯说:人体的十二经脉,在外与自然界的十二条河流相对应,在内则分别连属于五脏六腑。

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脏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应奈何?然而,十二条河流分布于各地,其面积的大小,水位的深浅,河床的广狭,以及源头的远近等都各不相同;五脏六腑分布在体内,其位置的高低,形态的大小,受纳水谷精微之气的多少也各不相等,这两者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夫经水者,受水而行之;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谷而行之,受气而扬之;经脉者,受血而营之。同时,江河受纳地面上的水流而通行各处;五脏集合精神气血魂魄等而加以闭藏;六腑受纳饮食水谷而加以传化,吸收精微之气而布扬全身;经脉受纳血液而营灌全身。

合而以治,奈何?刺之深浅,灸之壮数,可得闻乎?如果想把以上这些情况结合起来运用到治病上,又该怎样去做呢?在治疗时,要如何把握住针刺的深度以及施灸的壮数呢?这些问题你可以解释给我听吗?

岐伯答曰:善哉问也!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广,不可量,此之谓也。且夫人生于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此天之高,地之广也,非人力之所能度量而至也。岐伯回答说:这个问题提得好啊!天有多高,难以估量;地有多大,也难以测量,这的确是不容易解答的问题。况且人体产生于天地之间,生活在四方和上下(统称为六合)之内,自始至终都处在这高不可攀的天和广阔无垠的地之中,要想去以人力计算天的高度、测量地的广度,可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但是,在人体的情况就不同了,对于八尺有形的人体而言,它有皮有肉,其深浅广狭,在体表部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尺度去测量,或是用手指去切按索摸而了解;人死了,还可以通过解剖其尸体来详细观察其内部脏腑的情况。

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五脏坚脆的程度,六腑形态的大小,每一脏腑受纳谷气的多少,每条经脉的长短,血液清浊的程度,每一脏腑含有精气的多少,以及十二经脉中之某一经是多血少气,还是少血多气,是血气皆多,还是血气皆少等,都是有一定标准的。

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气,固其常有合乎。我们还可以了解,在以针刺和艾灸治疗疾病、调理人体经气的时候,进针的深浅、手法的轻重,或艾炷的大小多少等适合的标准。

(原文)

黄帝问于岐伯曰:经脉十二者,外合于十二经水,而内属于五脏六腑。夫十二经水者,其有大小、深浅、广狭、远近各不同;五脏六腑之高下、大小、受谷之多少亦不等,相应奈何?夫经水者,受水而行之;五脏者,合神气魂魄而藏之;六腑者,受谷而行之,受气而扬之;经脉者,受血而营之。合而以治,奈何?刺之深浅,灸之壮数,可得闻乎?

岐伯答曰:善哉问也!天至高不可度,地至广,不可量,此之谓也。且夫人生于天地之间,六合之内,此天之高,地之广也,非人力之所能度量而至也。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其治以针艾,各调其经气,固其常有合乎。

今天学习了怎么确定刺之深浅,灸之壮数。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相关文章

  • 天天做艾灸,这27种灸后反应你有过吗?

    《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灸法很...

  • 读《黄帝内经》素问 骨空论篇第六十 5——灸之用法

    (原文) 灸寒热之法,先灸项大椎,以年为壮数;次灸橛骨,以年为壮数。视背俞陷者灸之,举臂肩上陷者灸之,两季胁之间灸...

  • 艾灸的补法与泻法

    黄帝内经有云,对于背腧穴“灸之则可,刺之则不可”,意思是说,背部不可深刺,深刺会伤及肺脏和心脏,而发生危险。...

  • 灸法经典集录

    1.《黄帝内经》指出:“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2、《医学入门》讲:“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3、《名医...

  • 艾灸的作用竟然这么多,真是没想到

    《灵枢·官能》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曰:“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以其独特的功效,...

  • 灸法配穴大全

    《灵枢·经脉篇》说:“盛则泻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临床上具体应用时,凡属实热的...

  •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灵枢 经脉》篇云:“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补虚泻实是针灸治疗...

  • 艾灸为什么可以调理亚健康问题?

    《黄帝内经》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扁鹊心书》有“保命...

  • 黑眼圈

    黑眼圈到底是怎么来的? 《黄帝内经灵枢经·经脉第十》中讲到:胆足少阳之脉:起于目锐眦……抵于䪼(zhuō)下。 䪼...

  • 中医临床必读丛书

    书目 (方括号内数字表示所在辑数) 一,经典著作 1)黄帝内经素问【一】田代华 整理2005-8-1 2)灵枢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怎么确定刺之深浅,灸之壮数——读《黄帝内经》灵枢 经水第十二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xcjl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