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开始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眼前一亮,想着这样的句子真好,具体好在哪里我也不懂,只是单纯觉得好,于是经常拿它作为qq的签名。
其实这样的句子,我收藏了好多,从高中开始,我就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看见好的句子,不管是中文还是英文的,只要是我认为好的句子,能触动心灵的句子,我都会随手抄下来,方便日后慢慢看,就这样的抄写,我都用了好几个笔记本。
各种中文好句和英文好句混合抄在同一个笔记本上。
我尤其喜欢抄写英文句子,刚开始纯粹是为了积累多点优美的句子,以便能用在英文写作上,后面养成习惯了之后,即使不再需要考试,但养成的习惯根本停不下来。
当然,从初中到大学,大多时候,阅读只是为了应付考试。
在大学的时候,我不知道别人是否有我这样的焦虑,尽管自己内心深处知道,只要你愿意学习,大学的图书馆就是一个知识宝藏,足够你在里面吸取各种各样的知识,让你成长和进步。只不过懂得是一回事,能不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
一方面大学对自主性学习要求很强,如果意志力不够坚强,很容易被一些其他事情左右,另一方面由于考试和就业的压力,往往更重视考试和就业,而不是多阅读,提高自己的知识面。
现在回想起我的大学生活,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这样的:每个学期开学的时候就放纵自己,各种逛街看小说,期末的时候就压力骤增,明显感觉时间不够用,各种熬夜通宵背重点;面对苦逼的生活,心里面不停对自己说,下个学期,从一开学就要好好学习,就为了期末的时候能更淡然面对考试。
可是,下一学期,又继续进入这样的恶性循环。
到了毕业,才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看过几本别人口中的好书。
这就是我大学大概的样子。
或许是知道了读书带来的好处,后面我出来工作之后,反而开始看那些大学时候根本看不进去的书。
我记得大学毕业的那年七月,我就把买了很久但是一直没看的陈忠实的《白鹿原》看完了,当时时间也不多,各种入职培训,各种考试,压力可想而知,但是还是在每天睡觉之前看一小段,休息的时间看几页,最后就把整本书都看完了。
后面一切步入正轨之后,更喜欢看书了,我前后看完了《霍乱时期的爱情》、《明朝那些事儿》、《忍让的老虎--司马懿》、《灵魂有香气的女子》、《偷影子的人》......
看的书多了之后,就有很多感悟,这时候特别想写点东西记录下来。
于是我开始慢慢尝试写文章。
写各种各样的文章,关于中文的,英文的;只要想写,就动笔写下来,尽管一开始往往写得不怎样,往往需要修改很多遍才成型,但我还是坚持下来,还乐此不彼。
这时的我看书,不单单是为了进步,为了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更像是在努力吸收以前没有学习到的知识。
看书多了,对待生活上遇到的问题会更加豁达,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并不少,有好的,也有让我措手不及的一些很不好的,回忆起当初经历过的那些人生黑暗的日子,依然心有余悸,这样的经历,最好只能用来回忆,而不是用来经历。
可是人生就是这样,只进不退的人生是没有的,正如只升不跌的股票绝不存在一样。
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任何时候,面对生活给予的种种,好的与不好的,都应该用平常心对待。
那些打不败我们的,终究让我们越战越勇。

(2)
看书多了之后,我总想去不同的地方看看,让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
2017年,我跑了不少地方,国外去了泰国,省外去了贵州,在省内经常是几天跑几个城市,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城市,走在陌生城市的道路上的时候,心里不断地回忆起,哦,原来这就是我在书本上看到的那个地方,原来它是这样子的,如果没有这一趟旅行,恐怕它只能活在想象中。
上个月,我和我家先生一起去了一趟泰国,不会说泰语的我们只能说英语,很多时候我和我家先生说的英语,别人并不能马上听懂,往往需要我们再次解释或者加上手势才能表达清楚,但这并没有什么关系,单凭着我们英语不好,还敢两个人单独在泰国呆了十天,这样的经历,以后回忆起来都会觉得很美好。
正如我家先生所说的,有了这次经验,下次到说英语的国家旅行的时候,我们会更加有恃无恐。
他和我一样,都是喜欢折腾的人,我们的爱情,起于彼此喜欢看书,然后再深入了解,最终走进婚姻。
还记得我们在泰国旅游过程中,并不像我们拍的照片呈现的那样开开心心,我们经常因为走错路线,天气太热,吃的东西不合胃口等小事争吵,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我们又一次因为某个小问题爆发争吵,彼此不说话,后面我刷朋友圈,就看见他在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状态:
“旅行时最劳顿、最麻烦,叫人本相毕现的时候,经过长期苦行而彼此不讨厌的人,才可以结交朋友,结婚以后的蜜月旅行是次序颠倒的,应该先旅行一个月,一个月舟车仆仆以后,双方还没有彼此看破,彼此厌恶,还没有吵嘴翻脸,还要维持原来的婚约,这样的夫妻保证不会离婚”。
这样一条状态,让我心里一惊,我想起了这是我们第一次单独在国外呆那么长时间,这是我们婚后后的第一次出远门,他发这个朋友圈,是在暗示什么?在我觉得旅途劳累而抱怨的时候,他是否会认为身体劳累不算什么,心灵的劳累才是难以修复的。
后面我改变了自己的态度,在抱怨之前,站在对方立场多想想问题,我们之间的关系又回到了最初
我后面我还在某次开玩笑中追问他当初发表那样一条朋友圈是代表什么?他说,不表达什么,就是随意发表的。
我也没有再追问下去。
有时候答案并不是那么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都愿意去小心呵护着我们的感情,在必要的时候,适时让步,不让感情在琐事中殆尽。
如果我没有多看书,不看一些关于如何经营感情的书,我恐怕不会有这样的觉悟,我应该只会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想着自己是如何的委屈,对方是如何不够贴心,然后非要对方认错,来证明自己的正确,但我没有,出现问题的时候,我懂得慢慢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在适当的时候退步。
我记得谁说过这样一句话,只有成熟的稻谷,才懂得弯腰。
我对他的理解,让他觉得和我在一起很开心,他会经常和我说,很感激上天让他遇见我,不早不晚,刚刚好,因为我,他学到了很多东西,不管是书本上的,还是在生活中,我并没有把改造他作为己任,但是事实上,我已经潜移默化改变了他。
改变他的并不是我,是那些书。

(3)
我读过的书,很多书中的细节我都记得不是很清楚了,甚至有种看过之后已经忘记自己曾经看过这么一段话、一个故事的感觉,但那些看过的书,就像是吃过的饭一样,早已融入我身体里面,化作我身体的一部分了。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说“你如今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和爱过的人”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