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天气总是不太理想,阴雨绵绵的,毛毛细雨下个不停,让人心情有些沉重,思虑也太多,途中忽然就想起那座亭子来,一晃可有30来年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07227/49092b63c11d536c.jpg)
尽管休闲登山是经常性的,但,每一次上山都与无名亭擦肩而过,似乎当它不存在。不是不愿意爬,而是以前要攀上无名亭子的那条路不知何时己经消失,迎面而建的是现代化的建筑,虽说也是一个休闲的景点(“会仙桥”)。然而完全是现在的人为化,少了许多自然的神奇和向往。“会仙桥”景点遮断了去无名亭子的路,躺开的是电梯的门,想上电梯进入新的建筑群是要收费的,对入本土的居民又有几个会花钱去的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07227/e8cc183e82510792.jpg)
沿着原来石经的小路是无路爬上的了,只好绕道往北而上。
北面虽路陡而曲拆,可喜去往无名亭的石阶梯还在,依稀可寻,只是满路的枯技败叶,两边的杂草树枝也超人高,人反而要低着头在其间穿梭。极至无名亭,其形虽在,其貌与往夕无比,油漆脱落,看不出什么图案,木框窗格也开始朽烂,摇摇欲坠。站在无名亭里也难极目远视,全是树枝干,横穿左右,遮住了往日的视野啊。亭之东,白茫茫一片,十米之外看不出形态。无名亭边有一棵望母松还在,依旧虬枝苍翠而向东。苏仙岭的望母松大多虬枝向西的,唯此一棵向东,朝阳而立,是余心也,至此,倍感欣慰。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07227/7c4322c374f1e868.jpg)
无名亭,国人传统仿古建筑,六边形,两层,建在苏仙岭的正岭上,比南禅寺海拔还高出50多米,应当说是山岭的最高处。在一个城市里能有这么一处高地,身居其中,东望可见山峦起伏,如浪花翻滚,西眺可全视城市风光,如雨后春笋,城市乡村,远山近水,一览无余。然而,现在城里健身上岭的人虽多,到达岭上的人也多,而至此处者,千里难有其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07227/94e0b4a5a6b6bc9b.jpg)
记得建亭不久,我常来,几乎每次上岭都要到这亭中坐上一会,反思一会,觉醒一会。八月十五更是非登上不可,来的人多了,也就席地而坐,远看那么一会儿,再仰望天空那么一会儿,轻松舒缓空气那么一会儿,按照现时的说法:“真爽!”
![](https://img.haomeiwen.com/i16007227/28684ad404b61501.jpg)
以前,之所以每上岭必至此处,其实还有着遥远的思绪,因为每至此地可以全览东方。 我常常是对着东方呢喃:“那生我养我的地方,多么亲切而漂亮”,也常常对着东方呼唤:“爸爸!妈妈!感恩您们的教养,您们长眠的地方让我思念的不断。”
2019.11.28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