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重要概念是研究可行的方法,第二重要的概念是研究最优秀的人群,这些都是个体的改变。那社会转型呢?
剑桥-萨默维尔青年研究,这项研究在20世纪30年代由哈佛和麻省理工两者之间发起的,他们代表着最聪明的人,心理学家、哲学家、精神病学家,他们齐齐聚首,共同畅言,来建一个劳斯莱斯,世界上最高级的干预实验,没有资金限制,他们想要多少就有多少,他们在临危人群中选择250个孩子,这并非权宜之计,也并非隔夜既见效,而是一个长达五年的干预。
实验计划是这样的,研究人员一月两次登门拜访,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矛盾,解决生活上的难题。一半孩子接受的教学辅导,那些需要的孩子们。他们在学业上得到援手,还有精神病学家的帮助。对于需要的人来说,应有尽有想要多少帮助都可以。若有需要一定给予最好的帮助,孩子们加入童子军,基督教以及其他青年社团,在接受这些辅导之后,理应收获颇丰,一切应有尽有,这简直是梦一般的体验。不仅是当时,拿到现在这么说也不为过。心理学家做梦都想有这样的条件, 这就是这个研究的背景,结果实验结果和实验本身一样重要,这250名儿童都是随机分配的,还有250个孩子得不到任务和帮助。人们同时对这两群人进行了长达40年的追踪调查。
这不是一两天,一两年中的变化,而是他们一生的转变,这项实验非常严谨,介入方式也很严谨,结果令人震惊。虽然参与的实验中的人,无论是心理健康工作者、哲学家、心理学家、教授或精神病学家,都认为实验非常成功,但当他们看到实验结果的客观数据时,结果让人震惊,青少年犯罪,对照组和实验组毫无差别,三分之一有案底,另外两成人有非正式的不良记录,他们在青少年犯罪方面毫无差别,成年犯罪仍旧毫无差别,两组中,无论是财产,还是人身侵犯,两者都均为20%。这里的抽样数据规模已经算大的了,还是毫无差别,其他方面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都豪无差别。最终终于在酗酒方面有所不同,长大成人以后,这两个人群成为酒鬼和白领身份的人不一样,所以至少还是有一点成果。至少从数据上来说,结果意味深长。这些结果与预期相反,与对照组相比,在实验组中反而有更多酒鬼,拿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工作得心应手的人更多,换言之,这种干预弊大于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