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5·8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感悟】
好的对话往往是让人舒服又不留后遗症。这一章中孔子的回答对我们非常有启发意义。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们一般的理解这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在这一章中,孔子把他演绎为一种谈话的意思。在与孟武伯的对话之中,孔子对学生的评价,在才能方面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中肯的评价,但是在对于有没有仁德方面,他并没有正面的回答,他并没有直接的回答有还是没有。如果回答有,就显得仁德的标准太低了,如果回答没有,可能就会伤害几位学生的自尊心。他巧妙的回答“不知道”,非常自然的避开了这种尴尬境地,既回答了问题,又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真是一箭双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