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国是周朝时的一个诸候国,其国境位于今天江苏省南部的苏州、无锡、常州一带,吴国初期历史不明。史记上有太伯奔吴的故事
据 《史记》 记载,周太王古公生有三个儿子,长子太伯、次子仲雍、三子季历。季历结婚后,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叫昌。昌从小就聪明异常,相貌奇伟,颇有王者风范,因此深得古公宠爱。
古公有意要将周家的天下传给姬昌。但是按照当时氏族的传统,王位只能由嫡长子继承。姬昌的父亲季历排行老三,自然没有资格继承王位,这势必导致姬昌不能继承周家的天下。
古公既不愿违背氏族的规矩,又为不能按自己的心意,传位给孙子姬昌,整日郁郁寡欢。太伯和仲雍知道了父亲的心事后,为了顺从古公的心意,就一同逃往荆蛮,像当地蛮人一样在身上刺满花纹、剪断头发,表示自己不愿继位,把继承权让给季历。后来季历果然继位,昌也成为了周文王。
太伯逃到荆蛮后,自称“句吴”。荆蛮人认为他品德高尚很有节义,当时追随附顺他的就有一千余户,人们都尊立他为吴太伯。
关于太伯为什么要跑到吴地,学术界有不同的说法。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解释是,他们为了遵从父 王的旨意,将继承权让给弟弟季历,然后再传给季历的儿子昌,宁可自己不要王位,而去几千里以外的荆荒之地,与当地人一样断发纹身,刀耕火种,显示了难能可费的高风亮节。古往今来,研究吴史、吴文化的人都认同“让权说”,很少有人提出质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