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上映了一部极具现实意义的影片——《我不是药神》,首映当日3亿元的票房,两日突破7亿,豆瓣评论10W+,评分高达9.0,一举创下国产电影16年的新高。从剧情到演员,无一例外都得到爆炸式好评。
看过《药神》的人基本评价无外乎三个点,踏踏实实地讲故事,认认真真地飙演技,朴朴素素的价值观,总之是难得的好片子,但是这看似简单三点的背后却揭示一些可怕的“真相”。
其中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就是在患者心中的一条隐藏的“吃药鄙视链”,简而言之只有一句话:进口原研药>印度仿制药>中国仿制药。
虽然电影的情节很动人,但电影终归是电影,留下来给我们的难题是:我们不能永远靠这样一条鄙视链来解决药品的问题——有钱的吃好药,没钱的吃“假药”。
而这条鄙视链不仅仅是暗示了在仿制药这个领域,中国起码落后了印度十年。同时也暗藏揭示了中国游荡在各个圈子里无处不在的鄙视链。
因此,各个圈子里鄙视链的出现作为一种表象,其内在的原因是十分值得人深思。
【中国无处不在的鄙视链】
有圈子的地方,就会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争执。而无穷的争执,必定会催生一条条鄙视链。
“鄙视链”真的无处不在,它就像一个等级制度,似乎每个人都逃不了鄙视与被鄙视的目光。“鄙视链”的搭建模仿了食物链,如同自然界的弱肉强食一般的存在。
就好像在颜值即正义的时代下,拥有高级脸就可以对那些低颜值的人嗤之以鼻一般,充斥着“我高雅,你低俗;我主流,你边缘”的群体互怼,以及“大V”阶级与“草根”崛起之间的社会撕逼!
1. 互相伤害的“相亲鄙视链”
相亲话题一直以来就是永不过时的经典热题,自古以来相亲的唯一铁律就是要“门当户对”,而到如今,就是这样的门当户也衍生出了“鄙视链”。
没北京户口的不行、没房的不行、收入低的不行、女博士不行、属羊的还不如轻度残疾的更不行,诸多门当户对的苛刻条件为我们构筑了一条残酷的相亲鄙视链。很多人由此感叹,中国式相亲,什么都有,就是没有爱。
有没有发现,其他十一属相,永远凌驾于属羊的之上!自以为躲过了招黑的处女座,现在又败在『属羊』。
同时加上高学历高文凭的文化衬托,编制内直接吊打所有编制外,直接组成了体制,婚姻与高校教育的复合鄙视。甚至把人按照4S店汽车一样进行配置划分:
讲真,这样一张将人依据个人条件分为高配、标配、低配、简配的价目表,着实让人看起来更像“为守护阶级而相亲,为共享资源而结婚”。
才知道,原来奇葩前任已经是过去时,现实“相亲鄙视链”才是我们要面对的现实。在相亲的道路上,人人时刻都可以被“鄙视”一番,还防不胜防。
2. 高薪才算好工作的“职业鄙视链”
如今工作岗位竞争激烈实在是太激烈了,好不容易熬过了求职季的人山人海脱颖而出,现在又半路杀出一个“职业鄙视链”,在每一个静寂又寂寞的夜晚,总给你带来了深深的焦虑,问自己:我是不是处在了“职业鄙视链”的底端。
网传职业鄙视链是长这样的:
公务员 > 富商 > 企业中高管 > 高级别医生、教师 > 普通白领 > 体力劳动者 > 农民
一般的“职业鄙视链”往往和“薪酬高低”组合成官配CP,吃皇粮的公务员自然高人一等毕竟余生无忧。所谓的一旦入错行,收入的差距那是真不好弥补,哪怕海龟也没戏。
而在2018年智联招聘放出一组数据,高级管理类职位成为十大高薪职业的榜首,成为求职热门。难道我做了一份“薪水不高”的工作,就是被强行按在了一条鄙视链的最底端,还连同我的职业和工作机构一起按倒在地?
3. 领异标新的年轻人“消费鄙视链”
要想成为年轻人消费鄙视链的顶端,一定是能够横扫中低端市场的“当红辣子鸡”,这是任何品牌都不能免俗。
先说奶茶圈,原来号称排队三个小时的网红“喜茶”一家独大,傲世“鄙视链”顶端,后来“一点点”异军突起,踩着“喜茶”登了顶。
以至于现在喝“一点点”的鄙视喝喜茶的跟不上潮流,有可能在路上不拿着杯KOI,都会被“奶茶贵族”们鄙视着,最可气的是还有号称“只喝手作奶茶”的那批人,冷艳地鄙视着所有喝外面买的奶茶的人。
不仅仅是奶茶,年轻人时尚观念也在升级,对于服装鞋子的购买需求已经从功能消费走向符号消费,借此也产生鄙视链。买supreme的真可以鄙视一切,至于nike、adidas也就比国货好一点点!
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我们这种大城市消费鄙视小城市消费、大牌消费鄙视小品牌消费、买贵的鄙视买便宜,甚至连付款方式都有一套自己的鄙视链:全款买单>双十一,618>免息分期>限时团购。
所以诸如“拼多多”之流的,一定是都被diss!
【“鄙视链”顶端不过是一剂精神鸦片】
无论你立身何处为何事,生活中终会被各种流行的“鄙视链”所侵蚀!鄙视链的存在,始终是个绕不开的怪圈,它不仅像是一条食物链,更是当下社会宿命的怪圈。
如今的大数据时代的互联网,流量不动声色、却在圈子的背地里兴风作浪不带任何感情制造了鄙视链,这就好像社会是步入了更年期的他大爷,在跟你无理取闹。
钱钟书先生在小说《围城》中,早就将这种“鄙视”解说得非常到位。
“在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
说白了,就是一种“东方式嫉妒”。
“鄙视链”的本质,不过是人的精神鸦片,各自希望高于别人,又各自匍匐在别人面前罢了。真正可怕的其实不是鄙视链,而是社会赋予“顶端群体”盛气凌人的优越感,才是真正可怕的。
这种盛气凌人的优越感,往往会带来不思进取的后果。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在实力以外的方面能够比他人优越,这就是一种自欺欺人,只要发生什么事,就觉得自己总能够靠小聪明去解决个人问题,而不是集体去思考根本性的解决方案,悲剧就是这么一直发生的。
某药出了事,优越的人就觉得自己可以吃进口的药所以这不关我的事;某幼儿园出了事,优越的人就觉得自己幸好有钱上了名贵的幼儿园;某食品出了事,优越的人觉得幸好吃的是进口货。。。
每个人都在一条扭曲的鄙视链里往顶端的上爬,就像泰坦尼克号上的人,即使是最底层的人也不觉得这种超越尊严的等级歧视是有问题的,因为人人都觉得可以往上爬,能够成为那个坐在头等舱登上甲板傲视其他“弱者”的“强者”,直到整条船一起沉没。。。
鄙视链就是这样一种“精神鸦片”,到大难临头时,人人都还觉得救生船一定有你的那个位置,因为你活得比他人优越,于是你继续的“岁月静好”。
鄙视链从上到下,从下到上麻痹着我们的神经,正如有一句来自美国的俗语是这么说的:“如果我们不知道灾害是如何发生的,那么它必将再次发生。”
有人会觉得,鄙视链在某些情况之下似乎是与现实符合的,但深信这样一种“精神鸦片”,对问题解决有帮助吗?
其实,只有跳出狭隘的鄙视链,我们所有人才会得救。
网友评论
炒房兴邦,后面是什么哟哟哟!!!!
女:“车?”男:“有。”
“房?”“有。”
“月薪?”“一万。”
“工作?”“部门经理。”
“还不错,可以。”
“还不错有毛用,我看不起你。拜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