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火纷飞与群雄逐鹿的三国时代,号称“卧龙”的诸葛孔明,毋庸置疑地成为人臣之典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君臣和谐关系的见证(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君勿复言),是无数文人士子们梦寐以求的帝王之师的垂率,更是中国历史上忠臣与智囊特殊的文化符号与特称。
在泱泱数千载的历史中,每位政坛新锐的崛起,乃是一系列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产物,绝非表面那么简单,亦绝非是政坛新锐一厢情愿地主观臆断。
让我们通过追寻诸葛孔明这颗政治明星横空出世之遗迹,深刻理解诸葛亮发迹背后的曲折与反复,洞悉伟大历史人物出现内在复杂性。
首先,在主观方面,杰出的历史人物(政治家或者军事家)在政坛闪亮登场的前提与基础,乃是自己具有横溢的才华,不凡的能力(行政,管理,协调,统筹,动员,军事,理财等),高尚的人品,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前瞻性与预见性的规划,以及全局性与整体性的战略。正所谓是,打铁还需自身热。诸葛孔明,山东琅琊郡人氏。每每将自己与曾辅佐齐桓公姜小白成就“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功勋,终成春秋首霸之美名的管仲管夷吾与鼎力辅助燕昭王姬平强燕弱齐,一举血洗国耻与中兴燕国之伟业的名将乐毅,当时人认为诸葛孔明只是个狂妄自大的山野耕夫(每自比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至到那篇令人振奋且荡气回肠的《隆中对策》问世,才让人对其刮目相待,由自吹自擂的村夫变为纸上谈兵的“赵括”。正所谓:尚未出山,则三国鼎足之势已成。可见,其前瞻性与预见性的战略规划早已了然于胸。以及之后的历史事迹,足以证明其行政管理与军事作战能力以及人品绝非一斑。
其次,影响诸葛孔明这颗政治新星的崛起与打造的客观因素。
其一,所谓家族因素。诸葛孔明,乃当时琅琊郡人氏。琅琊困诸葛氏,虽不及“四世三公”的袁氏与“门生故吏遍天下”的弘农杨氏,也是响当当的名门望族。其先祖诸葛丰,乃是西汉秩(薪俸)两千石级司吏校尉,父亲诸葛珪乃是秩六百石的琅琊郡郡丞,叔父诸葛玄乃是秩两千石的豫章郡太守,也算是官宦世家。有人会问,区区家族门第对出仕有何干系?其实不然,在东汉及魏晋南北朝,门第阀阅乃是为官作仕的前提与基础。诸葛孔明出身于名门望族,乃是使其具备进去政坛官场的入场劵。再说,名门望族出身,可以使其有机会接受儒学教育(造纸术虽然被官宦蔡侯改进,由于时间尚短且纸产量有限,文化传播较慢,学问逐渐私有化与家族化),而在儒学自西汉孝武帝刘彻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经典渐次政治化,儒学成为士人转为仕人的阶石之后,也有名门望族对士人受教育的雄厚的经济支持。
其二,联姻手段因素。1.诸葛孔明自己娶荆州名门望族皆人物品评高人黄承彦之女。黄承彦之妻蔡氏,乃是出身与荆州名门豪族襄阳蔡氏(蔡瑁一族),与汉宗室贵胄荆州牧刘表之妻为姐妹。换句话说,人物鉴定与品评大师黄承彦(与以“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曹操的大师许邵许子将齐名)乃是诸葛亮之岳父;皇亲宗室贵胄(血统高贵)且荆州牧(荆州地区最高军政长官)“八俊之一”(广大士大夫心目中超级偶像与明星,人缘之如此好,人望如此之高)的刘表,乃是诸葛亮之姨父;荆州地区之名门望族蔡氏(蔡瑁一族,刘表如此,尚需借助荆州豪族蔡氏与蒯氏,方能在荆州立足,可见,荆州望族蔡氏,势力有多强),乃是诸葛亮妻之舅父一族。2.诸葛亮之姐姐诸葛铃乃是荆州名门望族庞氏之儿媳。其丈夫乃是襄阳名士庞德公(与司马徽,黄承彦齐名)之子庞山民。号“凤雏”的庞统庞士元乃是庞山民之堂兄弟。3.弟弟诸葛均乃与襄阳豪族林氏联姻。由此可见,诸葛孔明通过联姻为自己铺设了一条势力强大的私人关系网络(有地方豪门望族,如庞氏,蔡氏与林氏;有地方军政势力派官僚,如刘表;有掌握舆论权的名士,如黄承彦,刘表与庞德公)。
其三,当时对人才的需求程度,重视程度,人才自由的社会现实。由于中国传统政治在处理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之时,一味地采取在纵向(上下垂直方向)中央压制地方,以实现中央集权;而忽略地方在横向(左右方向)的协调与制衡,来完成中央集权。这种政治手段与权力分配格局,使得只要中央政府权威旁落,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有所减弱之时,全国就会处于以地方行政区为单位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诸葛亮所处的时代,就是东汉中央政府的控制力明显减弱,所造成地方势力群雄割据与各自为政的时代。由于群雄逐鹿所造成竞争性与外向性的格局,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达尔文主义盛行,对人才需要程度明显上升(势力强大一方,千方百计地寻求人才,积极谋划吞并他方势力,以便壮大自己势力,甚至完成统一大业;而势力弱小的一方,亦在不择手段的寻觅与笼络人才,以实现自保之目的)人主对人才的依赖程度加深,人才的自主性与主观能动性亦随之增强,故而人才实现政治理想与抱负的可能性飙升,人才施政的自主性与独立性强,施展个人才能的舞台与空间扩大。由此不难发现,为何具有皇室高贵血统且官拜左将军与豫州牧的刘备(字玄德)刘皇叔竟然屈尊降阶三番五次到隆中造访比己年小整整二十岁的诸葛孔明并下山追随先主刘备之后,刘备以全权委以重任,以实现其在《隆中对策》中所规划的三足而立的战略的原因了吧。
其次,多方群雄你生我死般的斗争,使的人才重视程度迅猛提升。又由于中央政府权威一落千丈,限制人口户籍限制有所松弛,人才的自由流动性增强(贤臣择主而事),形成了朝秦暮楚的局面。
其四,当时流行的清议风气。由于东汉中央政府权威旁落,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明显减弱,致使在文化意识形态上的反映与折射,乃是真理与舆论乃是由集权的中央政府自上而下控制的局面被打破,社会舆论主导权在政治阶级之中的下移,而引发的由下层名士主导社会舆论权,即所谓的“清议”。其导致的政治上的主导权与社会舆论上主导权所分离。同时,出现许多超一流的准职业化的人物品德与政治前途鉴定与品评大师(许邵,黄承彦,庞德公,司马徽等),也心甘情愿地推荐人才,并以之为人生乐趣。诸葛孔明乃是襄阳名士集团倾力打造与推荐的人才。
由上可得,每位伟大的历史人物的涌现,乃是一系列主观因素(打铁还需自身热)与客观因素,如其所处的历史大势,政治形势与所事奉的人主(所谓时势造英雄)。
瑾以此文祭奠与缅怀那些在历史长河中涌现出无数的历史英雄人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