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味的食物
前两天看了《各种食物最好味的时候》,我看的垂涎欲滴。在感慨的同时,也便有了跃跃欲试的心。
我吃过最好吃的食物,算起来还不少。年幼的时候是父亲从小河或者田里抓回来的黄鳝,泥鳅,青蛙,鳖鱼,各种小虾小鱼,田螺,池塘里放羊的大鱼,再就是家里养的鸡,过年的腊肉,以及其他各种辣味肉食(包括前面提过的种种经过腊制),甚至还有刚从地里割回来的白菜。新新鲜鲜的煮了,不论是田鸡还是白菜,都有一股诱人的鲜香。读大学后回到老家又发现,老家的猪肉也是美味了。年轻时的美味是无法复制的,成年后我从集市上买了鳖鱼,青蛙之类,照着父母亲当时的方法煮了,却全然没有了当初的味道。
90年代初刚到北方念书,在一个偏远的西北城市,那时候川菜还没有大行其道。当时有一位四川同学,经常拉我一起去一个小摊上买凉拌的面皮,大量的辣椒油,闻起来很香,吃起来却一般,不过比基于食堂的寡淡无味,终究还是可以让人解解馋的食物。当时学校附近还有一家狗不理包子饭馆,排场不小,店前面的招牌矗立有三五层楼高。路过次数多了,有天去买了两个,除了觉得极其油多,肉馅实在,并没觉得特别好。倒是一个辽宁室友,一度在寝室里偷偷用酒精炉做东北乱炖,一点儿肉,加一锅土豆,四季豆,豇豆之类,室友八人每人吃上几筷子,感觉是这些常见蔬菜居然也能做得这么好吃。
后来到北京,虽然每个地方的人都能在那里找到自己喜欢的菜式,但真正的美味几乎没有。硬要找一种的话,只能是北京烤鸭了,卤煮火烧也勉强可以算作一种美食。曾在北京吃过一道很嫩的油炸蝎子,虽是油炸,由于炸的很嫩,蝎子本身也是又小又嫩的,所以蝎子的那股鲜嫩的清香味依然在,端上来每人一筷子就没了。我猜这并非北京本地的菜式。再有就是在青岛吃过的清蒸海鲜,各种各样,有一次吃到过敏。
刚到四川时,每次中午吃饭时辰,路过冒菜摊,闻到香味非常诱人。后来终于坐到一张小矮桌下的小板凳上,尝了一次这垂涎已久的冒菜。却大不如闻起来的感觉--我怀疑这就像纵欲一样,听起来让人无比向往,行起来去不过如此。不过十几年,现在的冒菜给人感觉体面多了,似乎有要登大雅之堂的架势。成都有些不错的饭店也出现了这道菜。
四川当然也有自己的美食,不过个人感觉四川的美食不在大菜,而是各种各样,创意丰富的小吃。最让我垂涎的是超市里的棒棒娃麻辣牛肉--我居然有很多年没买来吃过了,十几年前刚来成都的时候,隔三差5,买上一两袋尝尝。说是一袋,不过是七八十克,价格却在三四十元,总共4,5根小小的干牛肉棒。打开一根,先咬一口,然后一根一根纤维撕着吃,可还是不一会儿就吃完了。你没法紧着自己吃。说到牛肉干,估计会是很多人的最爱,但还有比棒棒棒娃牛肉干更好吃的,品名可能叫做高原,上面印着漫画的高原人头像。10年前在一个旅游景点遇到,同游的亲友买了,给我尝了一两块,竟然至今不忘。但再也不曾遇到,也不知道它是否还存在。
差不多也是在10多年前,成都的紫荆路附近,偶遇一家不起眼的湘菜馆。有非常地道的湖南腊肉,萝卜干,白辣椒,最让人难忘的是他们的新鲜田螺肉。老板是一个六七十岁的湖南老太太,瘦高个,戴着眼镜,有几分儒雅。她跟我说田螺肉是飞机直运过来的,这我完全相信,因为它们完全保留了我儿时吃过的味道。我住在那附近的时候,去吃过不少次,但后来搬了家,只回去吃过一两次,之后这家店就消失了。我后来也在淘宝上买过新鲜的,来自老家湖南的田螺肉,但不会想买第2次了。
记得置信小区附近,也曾经有一家做小炒鸡肉的餐馆,用嫩青椒炒剁得碎碎的土鸡肉,味道是香极了,可惜当时同去那帮人不知道玩什么,那份菜居然没有怎么吃就跑了,我至今仍念念不忘那道没有被吃完的菜。不过这显然也是湖南菜的路数。
成都一些有名的老川菜馆,蜀江春的辣子鸡丁,辣椒青蛙;谭鱼头,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其他一些有名的饭馆,虽然整体味道不错,但并没有让人印象特别深刻的菜式。
蜀江春,因为就在学校附近,是我去的最多的菜馆,它最大的特色就是辣。这让我悟出来一点关于味道的哲学,那就是,美味与吃之间永远必须隔一个恣意--而辣椒就是这个必要的隔膜。食欲与满足之间有一个巨大的挑战,那就是辣椒。它几乎算不上一个挑战,因为你似乎可以无尽的挑战它,但你终究跨不过去,去彻底的,尽情的满足自己的食欲。所以在蜀江春点菜,虽然我总是抱怨它的辣子鸡丁,田鸡或者田螺没几点肉,几乎都是辣椒而已,但打包回去,每次还是能发现没有吃到的肉食。随着年龄渐增,对自己肠胃的关心,我现在很少去吃那么辣的菜了。 想来辣妹子之所以受人喜爱,不在于其个性本身,而在于其个性所形成的障碍与非障碍,这种难分难解的缠斗。
成都号称美食之都,倒不算是浪得虚名。四川人对美食的变化多样令人惊叹。一个火锅现在已变幻出钵钵鸡,冒菜,麻辣烫,血旺等多种花样。四川人太爱辣椒和油,以及辣椒油,甚至能把一盘已经有点发臭的鱼或者肉给你煮的富有色香,要论天然新鲜的美食,可能反倒比不上粗糙的北方菜式。
前几年去海南过冬,住的离海边不远,小渔村里每天都有人在附近叫卖刚打上来的海鱼。其中有一种叫龙舌鱼的最为多见,只要去了必买上几斤,放上几个青椒,加上点盐,再有就是姜蒜,其他一概不用,清水一煮,美味无比。海鱼的好处是,无论骨头多少,粗细如何,骨肉都很容易分离。把鱼夹起放到碗里,筷子沿着脊柱骨架一小块一小块的撕起,夹到嘴里,牙齿轻咬一下,便滑入肚子。吃完鱼和饭,再斟满一碗汤,象好酒的人一样边赏边喝,最后只剩下一堆骨头残渣。三四岁的儿子跟着我,也是一样百吃不厌,那一个月里我们吃了无数次,每次两人都要吃完一斤左右,居然没有吃腻。还有另外一种鱼,只买到过一次,稍稍一煮就要烂,还好我及时捞起,其味松软鲜香,比龙舌鱼竟还略胜一筹。形色有点像泥鳅,很长。后来每次去就找这两种鱼,这种不知名的鱼却再也没碰到过。当时还和另一个东北大叔聊起,他也买了同样的鱼,结果却煮成了一锅烂泥,只好直接倒掉了。
海南和广东还有一种很特别的鱼,叫皖鱼,实际上是草鱼的变种——用蛋白丰富的饲料喂养几年才能得到,通常十几二三十斤重,可以买中间的一块,多少随意。特别之处在于这种鱼久煮不烂,煮熟后筷子不易戳进去,嚼起来像猪肉一样,嚼好多下才能吞下去。后来注意到一个相关新闻,有人买草鱼久煮不烂,说嚼起来像塑胶,怀疑有问题不敢吃——其实他是运气好。我只是想说,情境不同,人们对味道的感觉真是大相径庭。
湖南过去水果的品种是非常少的,刚去北方念书的时候,看到樱桃和柿子,都感到从来没吃过那么好吃的水果。第一年回家过年专门买了冻柿子回家给妈妈尝。后来佛头果,山竹,红心猕猴桃也激起了我同样的感觉。红星猕猴桃,好吃的时候是极好吃的,但是时节或者储存不对,它也可能没什么好味道。所以四川以外的人很难吃到好吃的红心猕猴桃。在北京的时候,某个菜市场邂逅了名叫玫瑰香的葡萄,很是香甜,后来到外地再买同样品名的葡萄,却没有了那个味道。
蔬菜特别的不多。我记得刚包产到户那会儿,家里在田埂上种出的白菜,简直美味无比,新鲜砍回来的白菜,用油清炒,加一点干红的辣椒,我竟然能吃一大菜碗。我听嫁到同乡的姐姐说,老家的土,种出来的菜就是和别处不一样,味道要更好一些--比她夫家附近的土好。在福建厦门一带吃过莼菜,味道还可以。最难忘的蔬菜当属云南丽江的所谓”水性杨花”,吃起来竟然有种牛肉的香味,煞是难得。不过,后来有人说那是因为放了特制香精的缘故,有一种受骗上当的感觉,但也可能他是随便一说——我希望不是真的。还吃过一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蔬菜,譬如冰菜,还有其他忘记名字的,味道一般。
蔬菜,水果,小吃,正菜,我遇到过的美食大概就这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