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树心理主办的存在主义专题心理沙龙第一期“死亡”,我很感兴趣。我对死亡一直心生敬畏,甚至觉得在责任与义务面前,死亡是件奢侈的事。
其实一个人对死亡的态度,可以相对的看出他的幸福指数。要么生活是煎熬的,无法接纳现实的不完美,想逃避或重启。要么对生活状态满意,如代老师说的,现在每天都在创造生命的价值,即使死亡马上来临,也没有遗憾和畏惧。但大部分应该是处于两种中间的状态。
对于生无可恋的人,死亡是一种解脱。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所有的恩怨纠缠化作一缕灰烬,好像一切都一笔勾销了。李老师说:自杀是用自己的生命实现对世界的最后一次控制。是否真的解脱无从考证,但这种控制没有意义,代价也太大。佛家讲,死亡是换个显示器,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下一世还会上演剧情,不合格还得继续轮回补考。所以佛又说:次生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生?要想办法活出自己的最好状态,让灵魂上升一个层次,从而实现轮回的跳脱。
我本人毫不否认对死亡的向往,无所谓解脱还是重启亦或其他。但上有老下有小,无法这么任性。其实我也很留恋,想陪女儿多走一程,让她多一些对于亲生母亲的体验。这种亲情确实是独一无二的专属存在,无法替代。我知道已经在试着寻找我生命的价值,不然女儿会因这份母爱而窒息。小乔老师说,可以接受自己的死亡,却会为身边人的死亡而哀伤。昨天触发了很多老师的哀伤,也有老师在不断的经历中脱敏。其实哀伤与否,是看感情的。东北老家对白事从简,我觉得这是一种进步,挣脱世俗的做给别人看的流程。我祖辈的葬礼我都没有回去参加,但内心的感受截然不同,因为留下的爱不同。没有深入思考过死亡的生命是盲目的,正因为死亡的存在激发出生命的动力。我赞同贾老师说的,让温暖和快乐延续下去,死亡是生命的归途,可以哀伤但不用执着,如有需要可以找专业的老师做哀伤处理,让生命自然流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