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读《随园诗话》(74)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18-12-30 07:46 被阅读27次

       卷二(二四)

       方敏慤公三妹能诗,自画牡丹,题云:“菊瘦兰贫植谢家,愧无春色绘年华。剩来井底胭脂水,学画人间富贵花。”公咏《清凉山桃花》云:“倾将一井胭脂水,和就六朝金粉香。”似袭乃妹诗,而风趣转逊。

       敏慤公未遇时,祖、父俱以罪戍塞外。公南北奔走,备极流离。清凉寺僧号中州者,知为伟人,时周恤之。公赠诗云:“须知世上逃名易,只有城中乞食难。”后官制府,为中州弟子丽雅重建清凉寺,殿宇焕然。余过而有感,亦题诗云:“细读纱笼数首诗,尚书回首忆前期。英雄第一心开事,挥手千金报德时。”苏州薛皆三进士有句云:“人生只有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意与方公相似。

        方观承,(1698~1768年),字遐谷,号问亭,一号宜田,安徽桐城人,清朝大臣。雍正九年,被定边大将军平郡王福彭选为谋士,后经举荐,任内阁中书。乾隆二年,担任军机章京,转吏部郎中。历任直隶清河道台、直隶按察使、直隶布政使、直隶总督。乾隆三十三年八月卒,年七十一,谥恪敏,入祀贤良祠。著宜《述本堂诗集》、《御题棉花图》、《问亭集》。

       谢家,音xiè jiā,1、指晋太傅谢安家,亦常用以代称高门世族之家。唐杨巨源《夏日裴尹员外西斋看花》诗:“芳菲迟最好,唯是谢家怜。”2、指闺房。唐温庭筠《更漏子》词:“香雾薄,透重幙,惆怅谢家池阁。”华锺彦注:“唐李太尉德裕有妾谢秋娘,太尉以华屋贮之,眷之甚隆,词人因用其事,而称谢家。盖泛指金闺之意,不必泥於秋娘也。” 五代张泌《寄人》诗:“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清凉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始建于南唐时期,李昪到清凉山避暑,改名为“石头清凉大道场”,高僧文益禅师居住在寺内,创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的法眼宗。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命名为兴教寺。明初称清凉寺,沿用至今。寺原有规模较大,寺内建筑屡毁屡复,佛殿为清末所建。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就出自于清凉寺。清凉寺是南唐金陵首刹、南京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法眼宗祖庭,也是禅宗五家七派之中,祖庭尚未恢复的道场。 2014年4月,清凉寺着手恢复,根据现存历史资料,崇古遵今,拟依次恢复山门、天王殿、南唐还阳井景观、法眼宗纪念馆(大殿)。

        制府,读音为zhì fǔ,汉语词语,意思是指制置司衙门,掌军务。

        纱笼,指碧纱笼壁的典故。有两个出处。多数指王播的典故。1、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起自寒苦》:“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飡。诸僧厌怠,播至,已饭矣。后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播继以二绝句曰:“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2、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世传魏野尝从莱公(寇准)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莱公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野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莱公大笑。后以“碧纱笼”为所题受人赏识、重视的典故。

         薛起凤,字皆三(按:有记载,字家三,似为音误,吴方言,“皆”与“家”发音相同),号香闻居士。长洲人(今吴县)。有《香闻遗集》4卷传世。

       本人翻译:

        方观承总督的三妹能够作诗,在自己画的牡丹上题诗:“菊瘦兰贫植谢家,愧无春色绘年华。剩来井底胭脂水,学画人间富贵花。”方观承在咏《清凉山桃花》一诗中写道:“倾将一井胭脂水,和就六朝金粉香。”似乎是抄袭他妹妹的诗,但风趣则逊色不少。

        方观承没有发达的时候,祖父、父亲都因为罪案而流放在塞外(实际上在黑龙江)。方观承南北奔走,饱受颠沛流离之苦。金陵(今南京)清凉寺有一个僧号为中州的和尚,知道方观承是个伟人,经常接济照顾他。方观承曾经赠诗给他:“须知世上逃名易,只有城中乞食难。”方后来官职升迁至制府时,为中州和尚的弟子丽雅重建清凉寺,殿宇焕然一新。我到清凉寺后,深有感触,在寺庙题诗:“细读纱笼数首诗,尚书回首忆前期。英雄第一心开事,挥手千金报德时。”苏州薛皆三进士的诗词里有句:“人生只有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意思与方观承的诗句类似。

        真老实人言:

        袁枚称,直隶总督方观承的“倾将一井胭脂水,和就六朝金粉香”不如其三妹“剩来井底胭脂水,学画人间富贵花”有趣。为啥这样说?我的理解:一是“胭脂”一词入诗,与方观承的身份不甚融洽,有点隔阂,显得有点生硬、突兀;而由其妹妹写来,明显女性化的语词信手入诗,就是真意趣了。二是“倾将一井胭脂水”与“剩来井底胭脂水”对比,故意为之的感觉与随意为之的自然,其高下优劣的比较就不言自明了。

        辨误:1、许多版本的《随园诗话》及电子书中,将本条中的“方敏慤公”印成了“方敏悫公”。“慤”与“悫”的读音相同,其读音为què,意思也一样,是诚实,谨慎; 厚道,朴实;恭谨。但此二字不是繁体字与简化字的关系,不能互相替代。

                   2、袁枚称方观承为“方敏慤公”似乎错误。现在见到网络资料上记载:方观承去世后谥“恪敏”。“恪”读音为kè(虽然有说“恪”可以读què,并以陈寅恪为例,但,恪只是在陈的家乡江西修水的发音为què,与“却”、“雀”同音,陈寅恪的小名叫“恪儿”,所以以讹传讹),所以,袁枚的“方敏慤公”在字序上错误,在读音上也是错误的。

相关文章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随园诗话》(74)

    卷二(二四) 方敏慤公三妹能诗,自画牡丹,题云:“菊瘦兰贫植谢家,愧无春色绘年华。剩来井底胭脂水,学画人...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硬读《随园诗话》(9)

    六 《随园诗话》原文: 余作诗,雅不喜叠韵、和韵及用古人韵。以为诗写性情,惟吾所适。一韵中有千百字...

  • 硬读《随园诗话》(3)

    卷一 一(上) 古英雄未遇时,都无大志,非止邓禹希文学、马武望督邮也。晋文公有妻有马,不肯去齐...

  • 硬读《随园诗话》(2)

    《随园诗话》,清代袁枚的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著作。是一部有为之作,有其很强的针对性。 袁枚(1716-179...

  • 硬读《随园诗话》(5)

    二 《随园诗话》原文: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

  • 硬读《随园诗话》(4)

    卷一 一(下) 《随园诗话》原文: 鄂西林相公《辛丑元日》云:“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咏怀...

  • 硬读《随园诗话》(7)

    四 《随园诗话》原文: 于耐圃相公,构蔬香阁,种菜数畦,题一联云:“今日正宜知此味;当年曾自咬其根。”鄂西林...

  • 硬读《随园诗话》(6)

    三 《随园诗话》原文 前明门户之习,不止朝廷也,于诗亦然。当其盛时,高、杨、张、徐,各自成家,毫无门户。...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硬读《随园诗话》(7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zim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