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老公确定想要二宝的时候,脑子里想的都是美美的画面:以后老大就不再孤单,两个人可以一起玩啦,想想就感觉自己为人父母这几年的操劳,终于可以彻底解放和自由的兴奋。
万万没想到,二宝出生后,画风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大宝比以前更粘人了,之前她会独立做的很多事情,比如堆积木、看电视,现在不管做什么都想要父母陪着。二宝刚出生,需要很多的时间、精力照顾,又遇到大宝的这种转变,整天像陀螺一样不停转,感觉自己都快崩溃了。因为不能满足大宝所有的要求,她变得比以前爱哭了,每当这时,心情烦躁的我都会失去理智和耐心,一次次说出伤害孩子的那些话:
“嗯,我就是不爱你”
“你走开,你走开呀”
“你怎么回事,真是受不了了你了,一点都不乖”
……
老公看着母女俩内战持续发生了几天,认真的跟我说:“从一个孩子变成两个孩子,是重新打破平衡,再建立新的平衡的过程。寻找新的平衡也是需要学习的。”我追问该如何学习,老公给的建议是多读书。
就这样,我拿起了《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封面上的一句话顿时就吸引了我:孩子的语言是一门艺术,孩子的语言里有需要解读的密码。读书的过程中,我试着了解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慢慢的发现,原来大宝的种种表现是因为她妒忌了,我也开始慢慢按照书中的方法操作,发现跟大宝之间的关系又逐渐融洽了。整本书看完,对于解决孩子嫉妒心理,也有了更深的体会。
图片来自pixabay1.理解承认并学会解读孩子的妒忌
在二宝还没出生时,每个大宝都觉得自己是父母的唯一,爸爸妈妈所有的爱都是给予她的。但随着二宝这个“入侵者”的到来,父母没办法把所有关心和注意放在自己身上,她会感觉自己的爱被分割了,她无法忍受和理解这些改变。即使父母告诉她,爸爸妈妈还会跟原来一样爱你,也是无济于事的。
作者吉诺特在书中做了个很形象比喻:一个优秀的首席舞蹈者,并不想跟一个新晋的舞者分享舞台的荣耀。所以父母要理解、承认孩子的妒忌,这是孩子真实、坦率的心里表现。父母不要试图掩饰孩子的这种情绪表现,而应该选择接受、理解、承认这些情绪,把它看作一种正常的心理体现。
有了正确的认知,父母才能够对孩子的情绪有正确和积极的态度,才会做出正确的反应。孩子的情绪多数情况下会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比如比以前更粘人,说不喜欢二宝的话等等,而这种表现的背后是想得到父母对她的关注。
2.简单介绍二宝的身份
记得怀二宝的时候,我常常跟大宝说:二宝出生以后,爸爸妈妈还会像以前那样爱你;二宝一定是非常乖巧,像你一样懂事的,你肯定会特别喜欢她的。
我经常向大宝描述关于有了二宝后的种种,类似爸爸妈妈还是依然爱她。但当我看吉诺特的这本书时,发现很多人竟然跟我有相同的经历,大家都会跟大宝说,有了二宝还会跟以前一样爱着大宝。
但吉诺特却认为,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这种解释反而会让孩子反感。孩子会想,如果你们足够爱我,为啥还要生二宝呢?毕竟哪个孩子也不愿意跟别人分享父母的爱。
回想起二宝出生后,大宝的种种表现,我也认可作者的这种解释。的确,在很多时候,刻意强调一件事情,反而会起到反的作用。
作者给出的建议是:很简单得介绍这个新成员的到来,或许就是一句:欢迎二宝加入我们这个家庭。这样孩子反而会更舒服更容易接受些。
3.教孩子正确发泄妒忌的方法
当孩子妒忌的时候,父母应该洞悉孩子的表现,并鼓励孩子正确表达自己的妒忌,承认孩子真实的情绪很重要。
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当你你妒忌、难过、不开心的时候,随时可以来找爸爸妈妈来倾诉,爸爸妈妈会告诉你该怎么办。
父母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并且提供正确的方法。有时候孩子会因为妒忌,伤害比较小的宝宝,这个时候,父母也应该在杜绝恐吓威胁、讽刺挖苦的前提下,明确地告诉她:妹妹是不能被伤害的,如果你不开心,想扔东西,可以扔玩具来发泄你的不开心。
4.给予孩子平等但不平均的爱
我们经常会陷入一种错觉中,有两个孩子时就会想着父母的爱需要均分,给大宝一件玩具,就一定给二宝也买一件,陪大宝玩就一定会带着二宝,结果往往自己身心俱疲,还得不到孩子的认可,孩子经常不开心。
吉诺特认为,孩子需要的并非是平等的爱,他们需要的是爸爸妈妈给她独一无二的爱。比如跟一个孩子在一起的时候,父母要完全把时间给予这个孩子,不要过多地讨论另外一个孩子或者为另外一个孩子做事情。只有全身心的爱,才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她的独一无二。
我们常说,生两个孩子需要付出的精力是一个孩子的两倍。有了两个孩子,父母的本能反应是给予孩子平等的爱,然而我们往往会把平等跟平均混淆一起,心理默默的认为我做到平均就是平等。
但父母不知道的是,孩子需要的并不是平均,而是独一无二,是平等。父母在工作中,一项工作结束,领导会根据大家的贡献值来分配利润,而不是平均分配,大家对此都理解,对孩子来说,他们需要的也不是平均,而是在需要关注的时候父母即使提供关心和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