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儿去年临上班之前,姐妹俩曾有过如下对话:
“小妹,你以后不要去很远的地方上班了。要不爸妈谁管呀。”
“我不,我也不留在家。你咋去那么远呢?”
十二岁的妹妹自然理解不了同母异父的姐姐执意远离家乡的苦衷。
我对自小身子弱的大女儿有着千万个不舍,可既然我改变不了过去,又有何权利苦苦挽留?小女儿身健力壮,本就雄心勃勃,加她老子一个劲地怂恿,更志在四海了。
我该高兴,孩子可展翅高飞。可我也着实眼热身边好友儿孙绕膝的热闹。这一碗汤的距离才是摸得着的幸福啊。
远在千里外的弟弟从来都不认为养儿为防老。他两个姐姐一个弟弟在父母跟前呢。他对古稀爹娘尽的职责到目前为止,只限于十天半月一个电话,一笔钱。一年到头,只有春节,他带妻携子从千里外随春运大军回到父母身边相守三两天,老少都亲。弟弟给了父母极大的精神安慰,他是村里念书最好学历最高的人。
当年拼命供儿女上学,期盼孩子飞出农村的爹娘老了。进入多病之秋的父母,需要有人伺候了,大病小恙都需要人了。所以今天母亲一次次跟我讲,俩孩子一定要留一个在身边。
我能留得住吗?我能说为了防老留下孩子吗?!
弟弟留在城市,无论对他自己,还是对他的孩子,是最好的选择。
父母不都苦拼半生,以身为躬,希望把孩子射向更高更远处吗?
“把孩子供得越有本事越得不着济。”公公常说此话。邻村一户人家,独生儿子学业有成,举家迁居美国。逢年过节,老两口就哭。儿子让二老去,死活不肯。儿子捎回的钱,得靠邻居帮着取回……挺可怕的现实。
公公拼力供俩儿子念书,而今帮他最多的却是没上学的女儿。他老人家舍不了那几亩地,俩儿子也无力去帮种庄稼,虽大多雇工,但仍需老人不辞辛苦地忙碌,我们心很不安。所以,一有空两兄弟两家子就浩浩荡荡回家,给老人些帮助更给他们精神上的慰藉。
古稀父母是农民,养老保障就是他们的儿女。而我们,若老之将至,该何去何从?
越来越多的同龄人,自己背负中年之累,更不敢把将来押在儿女身上了。孩子们担不动。
进养老院?也许几十年后,社会养老机制更完善,它会是人们老有所养的最好选择。
今天的我们,最该做的就是不断学习,别让时代抛下。要尽力保持良好心态,培养起自己的兴趣爱好,拥有健康的身体。无论儿女将来身在何处,这些才是能抓在自己手中的幸福。
抓得住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