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造成30万南京同胞遇难,但是你知道吗?
如果不是这个德国人,南京死亡人数,或许会超过五十万。
他就是约翰贝拉,一个站在日本侵略者面前,保护了25万中国难民的德国人。
1937年,对于别的国家来说不是什么有意义的日子,但对于中国来说,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幼稚孩童,没有人会忘记。
日本开始袭击南京城,无数外国人坐上轮船逃离这个地方,而贝拉却选择留下来。
他深知,那些无法逃离南京的中国人,即将面临什么。
所以,他利用当时德国和日本的关系,以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的身份,建立安全区,庇护那些无法逃离的难民。
而原本计划只能容下,10万中国人的安全区,因为贝拉的坚持,硬生生“塞下”25万人。
虽然难民区暂时安全,却也不是长久之计,粮食短缺就是眼前最大问题。
尽管在日本攻陷南京前,已经准备的粮食,但这些都是杯水车薪。
最终,贝拉决定拿出自己的积蓄,冒着危险来到安全区外买粮食,正是这个举动,让贝拉断送了美好的生活。
即便有再大的特权,贝拉的行为无疑是日本军方的眼中钉、肉中刺。他们碍于德国纳粹的关系,不敢对贝拉动粗。
事实上,安全区虽免于战火,却不是长久的“安全之地”,经常有日本兵想方设法溜进来。
很多次为了选择救中国人,贝拉和日本军方展开对峙,直到日本侵略者从中国撤退,贝拉才被德国召回。
贝拉曾说,自己在中国就如同神灯一般,事实上这话说得没错。
在中国人眼中,贝拉就是菩萨,当他准备离开南京的时候,死里逃生的南京群众留着眼泪夹道欢送,并且送上一条三米乘两米的红绸布。
按理说,这样一个大爱、无私的人回国之后应该过上平静、幸福的生活,但事实上,贝拉的后半生跌宕起伏,充满艰辛。
他的一片赤诚,并没有得到理解,甚至被关押审问,直到1938年,才被放了出来。
后来,贝拉没有忘记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贝拉日记》记录了日本军方,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贝拉将此事向德国,以及全世界公布。
晚年,因为穷困潦倒,贝拉的生活很糟糕。
南京市民得知这一情况之后,发起捐款活动,并在很短的时间内为他送上一亿元。
当时的柏林情况十分复杂,就算有钱也买不到粮食,南京市长沈怡购买了香肠、牛肉等食物,给贝拉邮寄过去。
与此同时,他还邀请贝拉来中国居住,可惜的是柏林危机爆发之后,贝拉所处的地方遭遇“沦陷”,来自中国的救援已经无法进来。
1950年1月,贝拉因为中风逝世,享年68岁。
他的死并没有引发轰动,甚至连悼念活动都没有。
1951年,贝拉的孙子托马斯出生,他没见过祖父,只能从家人的只言片语中,了解这个老人。
长大后的托马斯,曾多次来到中国,更被评为“南京荣誉市民”,2015年还登上天安门城楼观看大阅兵。
正当贝拉这个名字,被逐渐遗忘的时候。
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德国深陷“泥潭”当中,作为医生的托马斯焦急万分。
医护人员每天抢救病人多达12小时,结果因为医疗短缺,一个个病人接二连三离去。
就在这时,托马斯的家人也染上疫。
无奈之下,他想到和爷爷有渊源的中国人,于是就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拨打了中国驻德国大使馆的电话。
“现在急需一批抗疫情药品,但德国已经停产,请求中国政府给予支援”。
托马斯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家人,更是为了德国的百姓,他想挽救更多的患者。
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大使吴恳,了解此事之后非常重视,他迅速联系到国内的药厂,得知是贝拉的后代有困难,药商决定免费赠送药物。
同时,南京政府得知此事,当即做出决定,将为数不多的指定药品和防护口罩、防护服空运到德国柏林机场。
没几天,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将这批宝贵的药物,送到托马斯的手中。
令人欣慰的是,托马斯以及家人恢复健康,在感谢中国政府的同时,他们坚信:中德的友谊,会越来越深。
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更何况当年的情况,远不是“滴水之恩”这么简单。
贝拉在政府都没有能力的情况下保护难民,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日本的枪口。
贝拉没想过回报,还好中国人都是善良的,没有辜负他的一片善心。
曾有人问贝拉:为什么要救中国人?
贝拉反问:“朋友有难,难道不帮吗?”
这句话适用于全天下人,朋友有难的时候,我们难道坐视不理吗?
生命与恩情同等重量,贝拉善举,泽佑中华。
作者:棒棒
编辑:麦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