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钟”是传说中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荡胸生云。
上次在《乐圣师旷——3》中,谈到过上古优美的琴曲《清角》,北宋张君房编纂的《云笈七签》卷一百记载:“ 黄帝之琴名号钟,作清角之弄。”,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号钟就是黄帝弹奏这首《清角》的古琴。
刘向在 《九叹·愍命》中也有:“破伯牙之号钟兮,挟人筝而弹纬。”之说。虽不知伯牙的号钟,与黄帝的号钟是否是一张琴,或是刘向在借物抒怀,但都足见“号钟”在古琴中的地位与名声非同凡响,也难怪它能在历代名琴中占据首位。
有一种说法,齐桓公(公子小白)一次巡行,路过一村庄,突然听到一阵琴音,五音不齐,齐桓公听得难受,又有喧哗鼓噪之声,便下车寻来。这时看见一群孩子围着一个五六岁左右的男孩,男孩用身子紧护一琴,挡着如雨点般砸来的拳脚。
桓公立即呵止,救下小孩。一问:原来是孩子抱琴沿村乞讨,不料演奏难听,被当作骗子,又因抢了乞丐的饭碗,遭乞丐群殴,可这孩子虽然被打,还舍命护琴,懂得珍贵物品。
齐桓公是齐国的贤明君主,通晓音律,喜好操琴,顿生怜惜。将孩子带回宫中,再看孩子手中琴,不觉惊讶万分,他收藏了许多名琴,还没发现竟有如此好琴。再问,才知琴是父亲遗留的,还在母亲襁褓中,父亲就去世,长到五岁,母亲又亡,父母只留得此琴,他不得不学父亲操琴卖艺,无奈他没学过,又无钱求师,只好乱弹。
桓公看那孩子目聪灵秀,甚是怜爱。孩子又不知道自己名姓,就赐名“号钟”。叫来乐师全力教习孩子弹琴, “号钟”苦学勤练。
过了数年,桓公正要征讨鲁国,第二天出征誓师,忽听号角声声,钟鼓鸣鸣,让人精神陡长,摩拳擦掌,他试着吹牛角一和,更佳。此乐,明天出征,岂不是用到点子上?寻声一看,是“号钟”在弹琴,好不高兴。
第二天十万大军凛立,军旗猎猎,桓公令部下吹起牛角, “号钟” 奏琴与之呼应。牛角声声,琴声切切,军威顿振。“号钟”在牛角的伴奏下弹出的旋律雄浑悲壮激昂亢奋,千军万马人人个个只觉得热血沸腾,斗志昂扬,雄心万丈,士气倍增。果然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大胜而归。
从此“号钟”名声远播,人们为了纪念音乐演奏家号钟,也为纪念伯乐齐桓公,便把此琴命名为“号钟”,“号钟”这一名琴便流传了下来。
另有一说,春秋时期,齐桓公(公子小)白得一琴,曰“号钟”,此琴与后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共誉为“四大名琴”。
公子小白有兄长名为公子纠,二人从小相依相护,闲时击筑而歌,倦时同席而卧。两人是彼此最防备的兄弟,也是最亲密的仇敌。
多年后,小白称君,公子纠因夺位之罪被判断首而亡。传闻公子纠去后,小白曾弹奏号钟琴,声声无奈,闻者落泪。
“遥指故山笑,相看抚号钟。”面对被现实碾碎的那份深情,也只有古曲可以寄托一份哀思,让人静下心来,再重温那段纯真的美好的时光……
古代名琴--号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