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时值高考,又赶上端午佳节,先祝考生们正常发挥。最近看到很多关于端午的文章,本篇挑一些不常被人提及的来聊聊。
端午有多个名字,如“端五”、“端阳”、“夏节”等,最开始端午并不是固定在五月五日。古人习惯以天干纪年,所以有时候不会固定具体时日,如经常和“寒食”掺杂在一起的“上巳”,就是在三月的第一个巳日。
又如“腊祭”,在汉代是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到了三国时期高堂隆才提议,这个节日应该随着各朝代五行变化而改期。“午”又与“五”相通,每年的第五个月是仲夏之月,也是“午月”,因而“端午”是在午月第一个午日,并不是固定在五月初五这天的。
其实一开始“五月五日”被当时的人们认为是恶日,在这个日子出生的孩子被认为不祥之兆,似乎是因为“五”、“户”、“父”、“母”同韵,才导致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备受冷落。田文就是在五月五日出生的,本来他的父亲田婴并不想抚养他,但还是被他的母亲抚养成人,从此多了一个孟尝君。
西汉权臣王凤也是在五月五日出生的,当他的父亲打算依照习俗不予抚养时,他的叔父就以孟尝君为例说服了其父。此外,东汉重臣胡广也是五月五日诞辰,他就没有孟尝君和王凤这么好运了,被父母放在瓮中体验了一遍漂流,若是没人收养,东汉就少了一位享受极高丧葬待遇的文恭侯。
“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风俗通义》
“以为正月、五月子杀父与母,不得举也”——《论衡》
古人不会无缘无故称五月为“恶月”,实在是酷暑难耐,君王们在仲夏时节一般会跑出去避暑,但百姓避无可避。所以百姓们才会试图在这一天驱邪避恶,“五彩丝”与“桃印”都是作为厌胜物形象出现的,五彩丝缠在手臂上试图躲避疫疾,桃印则挂在门口。这种习俗到唐宋时期依然盛行,屡屡在诗词中被提及,如“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汉兼用之,故以五月五日,朱索五色印为门户饰,以难止恶气”——《后汉书·礼仪志》
汉代五月五日还有些其他的习俗,如《四民月令》中提及这天要抓些蟾蜍治病。百姓们会在此时外出采药,还是希望避除“毒气”。案《荆楚岁时记》,魏晋时期五月五日还有“斗百草”这种娱乐活动,会将艾草悬挂在门户上,与先前的桃印如出一辙,还是想避除“毒气”。此外,在这一天人们还会蓄兰沐浴,没什么别的想法,还是希冀祛除瘟邪。
“五月五日,荆楚人并蹋百草,将艾以为人悬门户上”——《荆楚岁时记》
余下的较为常见,就不再复述了。
看官如感兴趣,三国系列都在这里了
三国流年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