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 2016-09-13 08:22
一个字的主题班会
同学们,今天班会的主题只有一个字,“静”。为什么老师要以“静”为主题呢?我请各组的组长发表一下看法。
确实是因为有些同学太闹了。当然,还不只这些。
我们来观察一下“静”的对立面。
第一,“闹”。
喧闹,打闹,吵闹,嘻闹,耍闹,争闹,哄闹。单是听到这些词,你是不是就感觉闹呢?可能,你会振振有词:我借橡皮呢!我问他题呢!我给他背书呢!我交作业呢!不是我的!是他先说我的!……似乎每个人都发现了闹,每个人都在指责闹,难道你不该反思,这闹声中也有你的贡献?
第二,“痞”。
什么是“痞”?不正经,不文明,油嘴滑舌,流里流气。跟老师争论,你一个顶三个。做起事来,三个你抵不过一个。典型的“言语的巨人,行动的矮子。”
第三,“匪”。
小集团利益当先,或在班级里拉帮结派,或与社会上的不良少年勾结,以“借钱”的名义敲诈同学,欺负弱小。对于老师的批评,不服从,不接受,凌驾于班级纪律之上。
第四,“躁”。
首先是“浮躁”,学习上浅尝辄止,又自视才高,失败面前,不总结教训,千方百计为自己掩饰、辩解。
其次是“焦躁”,有争胜的心,有上进的愿望,但急功近利,做事没计划,没顺序,眉毛胡子一把抓,最后丢了西瓜,也没捡着芝麻。
最后是“狂躁”,不接受老师同学的善意,把自己武装到牙齿,或像个刺猬,竖起一身刺;或像个斗鸡,梗着脖子。课堂上一听到老师批评,两眼发红,盯着老师,恨不得扑上去,一板砖把老师拍死。这是病,得治。
这样的人,你的周围有没有?如果他是你的同学,你会不会欣赏他的行为?用一个词来形容你的态度,会是什么?讨厌,憎恶!如果你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你喜欢这样的自己呢?你愿不愿改变自己呢?
现在,我们再回到开头说的“静”字,“静”形容一个人的神态,可以是娴静,恬静,文静;“静”形容一个人的行为,可以是冷静,镇静;“静”形容一个环境,可以是宁静,洁静。这样的人,这样的环境,是不是让人欣赏,让人向往呢?
那么,“静”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好处呢?
佛家人说:“静能生慧,慧能生智。”道家人说:“静能生定,定能生慧。”儒家人说:“水静极则形象明,人静极则智慧生。”他们告诉我们了同一个道理:心清静,意清静,智慧才会涌现。所以我们要想学有所成,必须要有洁静的学习环境,冷静的行为习惯,宁静的心理、神态。
同学们,做一个安安静静的孩子吧,不闹,不痞,不匪,不躁,你一定会学有学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