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彭小六,侵删。
最近这段时间很多新入职场的朋友发来提问,问了一些关于关于职场的问题。
作为一个职场老司机,虽然回答了一部分,但是发现绝大多数问题,其实都是对于职场中的概念不清晰。
今天就以问题为引子,给大家推荐一些书单。
相信无论你是新入职场,还是面临发展和转型的老鸟,都会有所启发。
1
为什么有人最终爱上了自己的职业,
有人却做不到这一点?
📔推荐书籍:《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我们需要喜欢的自己工作吗?
我的个人经历告诉我,不需要。
我在大学学的是计算机,感谢母校,让我当时就立志今后两个职业打死也不干:
◇ 程序员
◇老师
结果找工作三个月都没有结果的时候,舅舅介绍的熟人推荐了一个程序员的工作给我。
我有的选吗?
没有。
于是硬着头皮去做了——养活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结果这一干就是10年,从最开始的没信心差点被开除到后面成为IT部门总监,一路的坚持出了为了养活自己,最大的一个原因是到卡尔·纽波特在《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本书中提到的一个观点:储备价值,然后交换。
我一点也不喜欢程序员这个职业,但是我有的选吗?我有资格有能力去转换到我喜欢的行业吗?
如果没有,那就继续努力储备价值。
伏牛堂的是一家把湖南米粉在北京开成了时尚餐厅的品牌,他的年轻的创始人在采访的时候说:
不要老是追求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相信你读完《优秀到不能被忽视》这本书后,会会心一笑。
2
自由对我们每个人意味着什么,
理想的职业就是什么样子
📔推荐书籍:《这才是我想要的工作》
我有一次有了跳槽的想法的时候,我的领导问我为什么。我说了一大堆,事情太多啊,太杂啊,办公室政治太折磨人啊……
哦,所以,你是因为工作没有做好而想跳槽吗?
“如果是,那就修炼到自己解决了问题再走;因为这些问题你如果逃避,下一次遇到,你还是会选择逃。”
你想一直逃下去吗?
很多人深陷令人奔溃的工作而不能脱身,如果你被困在一条看的到底的人生轨迹上,很多人眼下无外乎两种选择:
◇安于现状
◇ 顾此失彼
但《这才是我想要的工作》提到了另外一种选择,主体去修炼的选择。
期待你看完这本书之后,下次跳槽的理由是:我努力之后的选择——,而不是我被迫——。
3
996就是有工作效率吗?
📔推荐书籍:《深度工作》
高质量的工作 = 时间 X 专注度。
时间大家都知道了,前段时间吵得热火朝天的996,大家都很熟悉;
可是关注单位时间上的专注,很多人却知之甚少。
作者卡尔·纽波特在写这本书之前,还写过另一本牛叉的书《如何成为尖子生》,里面依然介绍的是这个公式:
高质量的学习 = 时间 X 专注度。
只不过,一个是用学习上,一个是用在工作上。
这本书发现那些每天忙很多事情的人有一个缺陷:
当你从某项任务A转移到任务B时,你的注意力并没有即时转移。你的注意力残留依然在思考原始问题。
如果在转移工作之前,你对任务A缺乏控制且关注度低,那么残留就会更加浓厚,但即使你在转移工作之前一刻完成任务A,你的注意力依然还是会有一段分散时间。
要达到个人巅峰产出效率,你需要长时间,无干扰的工作。——深度工作,就是这个意思。
怎么做到呢?
这本书给了非常具体的4种类型解决方案,你遇到的所有没法专注的外在内在因素,人家都整理好了解决办法。
4
既然专注可以让我们更高效的工作,
可是为什么我们做不到?
📔 推荐书籍:《卓越工作-从优秀到卓越的高效工作法》
看完这边一本书后,我对任务处理有了新的认知:
◇ 年度计划从生命之花模式(生活,工作···处处写计划)彻底变成了“一年只做一件事”模式。
◇一次只进行一个习惯的养成;
◇ 一天只设定一个目标,做完还有时间,再割草打兔子,顺带干点杂碎;
◇ 未来几年做的所有事情都关注在阅读上
那这样不是会错过很多东西吗?
其实不会。
因为专注,反而会让你有牵一发动全身的力量。
我这几年因为专注洋葱阅读这个事情,越深度越发现阅读牵动着很多学科:
◇ 大脑神经科学:阅读的时候大脑如何运转
◇ 行为改变学:阅读就是一种行为改变
◇ 惯养成:如何让一个人习惯每天都阅读?
◇ 目标达成:一年阅读100本书,这个目标怎么实现?
◇ 体验设计:如何把阅读这个课程变得好玩又有趣?
··· ···
这种专注模式,我在坚持养成“健身习惯100天”的时候也发现了。
- 如何吃才能让减脂效果更好?
- 如何让自己在训练后保证足够的休息?
- 如何锻炼具体的肌肉部位?
因为专注,所以深度;就像一个树根,有了深度,根系的广度反而更交错,更有力量支持你的成长。
5
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的人就没有救了吗?
📔 推荐书籍:《没定性是种优势》(繁体)
我不知道自己可以干什么?
这是很多人在遇到职业问题,想换却又换不成的原因。
真的是这样吗?
《没定性是种优势》提供了3种工作升级模式:
◇ 拥抱模式:
你的岗位一定要和别的岗位进行接触,不如先去学习这些岗位的知识语言,这样既有利于你和他们之间的工作交流,更重要的时候,也多了很多新机会。
比如我做程序员的时候,就和设计师小MM打得火热,后来——我就成了一个学习体验设计师。
◇ 爱因斯坦模式:
爱因斯坦白天的工作是专利局的一名审计员,钱多事儿少闲的疼,于是他就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写出了相对论。
所有,如果你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考虑下班后发展成职业呀——比如我就是这样,从一个写代码的变成了一个写字的。
◇ 浴火凤凰模式:
给自己设定职业周期,每隔一段就切换。比如我之前有一个同事叫Mark,来公司的时候就说好了,我只工作一年,到时候我要去游学。
你看出来了,这种模式适合高段位高能力玩家——我们还是攒够资本先。
6
公司的KPI烦死人了,我该怎么办?
📔 推荐书籍:《这就是OKR》
每家公司都会制定KPI,甚至要求员工写工作日志。
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这是一种形式主义吧?
如果换一个角度,为什么要设KPI?为什么要写工作日志呢?
其实是因为你的岗位的工作需要度量呀。
让你自己清楚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干什么,已经干了什么——并且时刻让领导也知道。
如果你觉得这只是一个形式主义,是走过场,那你做的时候就会走过场。
发现了么?
不是制度糟糕,是我们自己没有做好。
就我们应付式的写的KPI,你觉得拿着去找领导加薪有希望吗?那怎么让自己和组织到清楚的知道自己做得怎么样呢?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每个月拿出自己的OKR给领导看,成为靠结果说话的崽!
OKR拆分就是三个要素:
- O:目标
- K:完成目标的关键指标
- R:结果
它不止适用于公司,自己个人的年度计划其实也可以用OKR来设计哦。
7
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
为什么入职的时候大家都会问?!
📔 推荐书籍:《远见》
这本书的核心观点是储备自己的3大职场燃料:
◇ 可迁移的技能:
问题解决的能力,说服式沟通的技巧,完成任务的能力,帮助和求助的能力,情商;
◇ 有意义的经验:
在不同的环境中尝试不同的事情,实验不同的做事方法,这样就能创造出更强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
◇ 持久的关系:
你的上司,客户,商业伙伴,身边的人才,同类··· ···
具体的做法是:
职业第一阶段:加添职场燃料;
职业第二阶段:锚定甜蜜区,聚焦长板;
职业第三阶段:优化长尾,发挥持续影响力;
有句老话叫:30岁之前不要在乎自己有什么,而要在乎自己成为什么。
30岁之前成为什么呢?30岁后呢?
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成为一个拥有选择权(Optionality)的人。《远见》这本书给了你职业生涯规划非常清晰的答案。
不管在职场的哪个阶段,这些书都值得一看,希望今天的书单对你有所帮助~
识干家书单,为您推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