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问英雄泪,一别帝王家。想当年金戈铁马英雄壮,不过是胡乱厮杀。
——大宇茶馆《话说宋朝》
今天注定是感伤的,前几天听到的北汉刘继业已经变成了降将杨业。熟悉的名字,小时候看很喜欢的歌仔戏《杨家将》里的杨老令公。看杨家将会感慨,感动于其满门忠烈,更感伤于其忠而被谤。但故事洗尽铅华,剥去浓墨后方为历史。同样是荡气回肠,但历史远比演义更悲怆苍凉。
雍熙三年(986年),杨业随军北伐,为监军王侁威逼,毅然带兵出征,孤立无援,力战被俘,绝食三日而死。
历史上,杨业的死起因于曹彬的冒进、王侁的刻薄,潘美的弃逃。演义里,杨业的死归因于奸臣潘仁美的陷害。
但也许,害死杨业的,始终是他心中的那根刺——降将难以言说的忠。
杨业原为北汉名将,以骁勇威慑契丹,人送外号“杨无敌”。宋军几度围困太原,杨业都是守城苦战,让北宋众将不敢小觑。后来北汉投降,杨业随之成了降将。幸得宋太宗青睐,依旧委以重任,继续抵挡契丹。
在其位谋其职,在北汉时杨业一心一意,入宋后杨业也忠贞不渝。但降将这个尴尬的身份,总是时不时招惹来猜忌,久而久之,也变成了他心中那根拔不掉的刺。王诜当时正是抓住了他的这根刺,狠狠地扎到他心里。为了表明自己的忠诚,明知出兵必败也毅然出行,甚至让自己深入险地背水一战。而曾经在战场上可以背靠背托付生死的上司潘美没有按照约定好的来支援。这埋葬了潘美一生的功绩,也断送了杨业的身家性命。
杨业毫无悬念地败了。受伤被俘,绝食三日,他以壮士断腕的方式来宣告自己的忠诚。
我在想,如若杨业不是降将,王诜是否就无从威逼,杨业的拒绝是不是就能更有底气?是的,杨业所欠缺的正是底气,只因为他是一个降将。
有多少人像这样,因为过往经历而缺少底气,余生多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叔本华说,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活在别人的眼光中,束缚了手脚,最终辜负了自己。
今天看来,杨业之悲在于时运不济,更在于放不开手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