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浅显的写作认知

作者: 锋言锋语V | 来源:发表于2017-03-23 09:43 被阅读27次

    其实写作这件事是我一直以来的心结,以前上学的时候从来没有怕过数理化,唯独每次一到语文课,特别是每周三下午的作文课,都有一种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感觉,甚至都想逃课。想写好作文,想对那些华丽的词语运用自如,但就是写不好,用不好。到最后高考的时候,语文考得很差,严重拖了总分的后腿。

    从去年12月份到现在,已经陆陆续续写了几篇文章,开始慢慢有了一点点感觉,这篇是想理一理思路,不能走得太快,总结一下到目前为止,我对写作这件事的一些浅显认识,怕自己以后忘掉了,也是和大家分享心得,更重要的是思考该如何更好地写作?

    写作的前提:大量的阅读输入

    写作能力是一种后期输出能力,它对应的是前期的输入,要想写出东西来是和你的输入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的。近期看到好多文章都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你要形成1千字的输出,背后对应的应该要有10万量级的文字输入。也就是说,阅读,而且是大量的阅读,是写作输出的基本前提,只有那些经常保持阅读输入习惯的人,才能不断地写出东西来。而现实中的我们,能够保持每天都在认真阅读(我理解的更应该是系统性地阅读)的人,应该比想象的要少很多,正是这一点限制了写作能力的发展。其实持续保持输入是一件挺难坚持的事情,它需要你的发自内心的兴趣和意愿,外加毅力,还要你合理地分配时间和精力,光是这么多限制条件应该已经有很多人做不下去了。

    写作的本质:思考能力的体现

    上面提到1千的输入必然要有10万字的输入,注意这里的逻辑关系,它是必要不充分的,不是你输入了10万字就必然能形成1千字的输出,有些人看了都不止10万字还是写不出来,这10万字只是基本前提,一个必要条件而已。那么问题的关键在哪里?写作从本质上来说,应该是思考能力的体现。如果你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自己的思考,仅仅像放电影一样过了一遍,或者说你没有把一个问题思考的足够清晰、透彻,那么你是很难写出文章来的。也就是说思考能力越强,文字输出能力就越强,也越容易。这种思考能力就像我们家里电脑的处理器(CPU),它的性能越好,运转的越快,输出的产物也就会越好,越清晰,生活中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写作的成品:日积月累的成果

    以前羡慕人家文章写得好,自己也会受触动去写,但提起笔就某个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写的时候,发现写了一两段就写不下去了,删掉重来还是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后来读了很多关于写作的文章才知道,大部分写文章好的人都不是一气呵成的:首先那些文字是人家平时思考结果的最终展示,厉害的人平时都就保持着思考习惯的,并且会把思考的结果记下来,这样就某一个主题思考日积月累之后,到真正动笔的时候,那篇文章已经完成了百分之七八十了,另外的衔接和修饰就相对简单了;其次好作者的文章都不是写一遍就完事了的,TA本着对自己和读者负责的态度,在第一遍写完之后还得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的,从标题到措辞,再到错别字和标点,都会斟酌再三,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才会公开发表。

    想想那时怎么也学不好语文,确实是有因可循的,自己语文课外读物读得太少了,一心钻进了数理化的课本中,没有掌握具体的语文学习方法,以为只要背背就可以了,却忽视了重要的输入和思考环节,自然也就无法形成文字输出了。最近特别想持续练习写作,从内心深处来看,我是更想补好曾经丢失的那块砖。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浅显的写作认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hz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