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偶然看到陈丹青老师的一段讲话,大意是:他不劝人读鲁迅,他认为鲁迅先生被过度解读且解读错了。
陈老师是近年蛮活跃的评论者,喜欢他的和批评他的人都很多,但我知道他是真诚的,不是随便说说。以他的学识与经历,这些话背后有很多信息。作为中文专业生,对鲁迅我也略知一二。
对鲁迅先生,官方评价很高:鲁迅的方向就是新中国文艺的方向。所以,鲁迅曾经被推上神坛,以至于到文革时期,他的弟弟周作人都要靠写点鲁迅先生文章里的背景介绍这样的小文章度日了,而他们兄弟失和多年,以周作人的才情,原本是不屑于做这样的文字的。但特殊时期,这样的文章安全且有人愿意读啊!
鲁迅先生有颗赤诚之心,他的骨子里流淌的是爱国的血液,他的一生都希望国家有更加光明的未来。你看他的杂文,他对现实的批判不遗余力,他也挖掘国民思想中的弱点,并试图找到原因与解药。他的思想是深邃的,从来不会把中国的问题简单地归罪于富人,也不认为富人就是为富不仁。在他的笔下,普通人的麻木更是要鞭挞、改造的对象。
他对于人性有深刻的洞察力。比如:
我觉得革命以前,我是做奴隶,革命以后不多久,就受了奴隶的骗,变成他们的奴隶了。
与名流学者谈,对于他之所讲,当装作偶有不懂之处。太不懂被看轻,太懂了被厌恶。偶有不懂之处,彼此最为合宜。
世间大抵只知道指挥刀所以指挥武士,而不想到也可以指挥文人。
……
鲁迅先生没有过时,这些话到现在还振聋发聩,发人深思。老实说,我觉得他老人家这些文章在当时还能发表,说明国民政府也还算宽容啊,哈哈。
但他不是只有怒目金刚的一面,对于弱者,他又往往充满温情。你看他回忆保姆长妈妈,最后动情地说:“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他的心是多么柔软啊。他对故乡、友人,甚至是众多年轻的学子,都是宽厚的。
我想,一个真正的批评家其实都是最真诚的爱国者,他的批评源于深爱。其实,以鲁迅先生的能力,他完全可以有更多选择:大学里做做名教授,政府部门里任个职,他可以生活得不错,至少比很多人生活得不错。他天天跟自己较劲,美其名曰是“斗士”,但斗士一则辛苦,二则有风险啊,何苦呢?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与弟弟周作人分道扬镳,越走越远。
鲁迅先生不止是作家,他还是著名的学者。你看他的《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小说叙录》、《魏晋文章考论》等学术著作,就知道他的文化根底多么深厚,也知他对中国的研究是多么深刻。不像我们现在常见的网红,多充斥着情绪的煽动与无知。
我越读鲁迅先生的文章,越发体会到他值得敬仰。他的一生对中国的未来抱持着何等热切的希望啊!他其实是个非常纯粹的人。1936年,先生与世长辞,年仅56岁。论者都称他的去世是中国文化的巨大损失,但是,结合后来历史的走向来看,他走得又恰当其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