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①文章怕拿架子,要出于自然。我写文章从来也不选择华丽的词,如果光选华丽的词,就过犹不及。炉火纯青,就是去掉烟气,只有火。这要有阅历,要写得自然。
小说开头用的语言,可以看出你(指铁凝)的立意是要创新,但是有伤自然,读着也绕口了。文字还是以流利自然为主。
文章之事,伤了自然,任你对仗怎样工整,用典如何巧妙,总是得不偿失的。
我看到当代作家的一些文字或言论。有些人总想把话说得与众不同:把话说得充满哲理,以便别人看出:这 不是一般人能够说出的,只有天才作家,才会说出这样的语言。
我不知道别的读者怎样,每逢我看到拐弯抹角,装模作样的语言时,总感到很不舒服。
古今中外,凡是真正的哲人,凡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们的语言都是质朴的,简短的。道理都是日常的,浅近的。
②提倡短,你看《古文观止》,每篇都是五六百字、一千多字。怎样写短?在脑子中想明确了,主题在脑子中明确,是缩短文章的最基本的方法。然后要删改。主题明确,修改就容易。
一篇短文,不能面面俱到,抒发感情也要含蓄。
③古书上有一句话:修辞立其诚。这句话,我倒老是记在心里。
把修辞和诚意联系起来,我觉得这是古人深思熟虑,得出来的独到见解。
通常,一谈到修辞,就是合乎语法,语言简洁,漂亮,多变化等等,其实不得要领。修辞的目的,是为了立诚,诚立然后辞修。这是语言文字的辩证法。
语言,在日常生活中,以及表现在文字上,如果是真诚感情的流露,不用修辞,就能有感人的力量。
“情见乎辞”,这就是言词已经传达了真诚的感情。
“振振有辞”,“念念有辞”,这就很难说了。其中不真诚的成分可能不少,听者也就不一定会受感动。
④青年人感情比较丰富,喜欢想象,对文学发生兴趣是很自然的。但文学事业与别的事业一样,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要经过十年八年,甚至几十年的奋斗,才有可能取得一点点成绩。
不少青年朋友只是凭着一时爱好去写作,不是长期执着地去钻研和追求,没有失败的准备。这样,遇到挫折,就觉得云散雪消,容易心灰意冷。
和科学一样,文学是一条寂寞之道。文学事业是寂寞者的事业,有志于文学者,首先要甘于寂寞,受得了长期的寂寞。
不要总让名和利在那里诱惑着你,总被这些想法纠缠,写不出好东西。从事文学工作,和一个人的气质很有关系,我们研究作家不大注意这点。
一个人的气质很重要,有的人好热闹,整天闲不住,好交际,喜欢搞点场面,精力用在这些方面,就不能用在文章上了。
写文章要潜思,沉潜下去思考。终日忙忙乱乱,被别的事情牵连,总计较个人得失,职位高下,服饰好坏,稿费多少,怎么会写出好东西?
必须摆脱各种干扰,坐得下来,静得下来,稳定情绪,甘于寂寞,才能有所作为。
写作是一种个体劳动,大家在一起议论纷纷,互相干扰,于写作不利,我一直坚持这种主张,文人宜散不宜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