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建筑艺术和现代科技融为一体,
涵盖东西方建筑文化精神与造景思维,
简洁建筑语言诠释园林绿化的互动共生,
多变的视觉节奏,丰富的空间层次,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是建筑界的华人之光。
5月16日,“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
少年初长成,与建筑不解之缘
贝聿铭的祖辈是苏州望族,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童年便是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园林和高楼林立的上海度过,高大耸立的建筑物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从此结下不解之缘。
1935年,拒绝了父亲留英学金融的建议,独自远渡重洋,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后来转到麻省理工学院,1939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还获得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奖项。
二战爆发后,在美国空军服役3年。1944年退役后,进入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1945年毕业留校,成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从理论到实践,初露头角
1948年,美国首屈一指的房地产开发富商William Zeckendorf,首次聘用贝聿铭为建筑师,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此后,他们开始长达12年的合作,贝聿铭为Zeckendorf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住宅群的设计,以及改建计划,奠定了他美国建筑界的事业基础。
1960年,贝聿铭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又成立了“贝聿铭设计公司”,专门承担工程的设计任务,从此开启了辉煌的建筑设计生涯。
功成名就,始终匠心独具
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贝聿铭获得许多重要奖项,但从不为自己的设计辩说,他认为建筑物本身就是最佳的宣言。
贝聿铭始终坚持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他的建筑物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花招取宠,要对社会、对历史负责。
作品简介
· 肯尼迪图书馆
1964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一座永久性建筑物——约翰•肯尼迪图书馆。
1979年落成,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被称为“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1988年,在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落成典礼上,密特朗总统授予他“光荣勋章”。1989年贝聿铭设计卢浮宫地下扩建工程竣工,由于它和玻璃金字塔的成就而被膺选入全美群英厅。
· 香山饭店
1979年,贝聿铭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我的根在中国,中国对我的牵引非常大,所以我不论哪一次回去,都觉得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师的事务所只放着两个设计样子,一个是美国国家艺术馆东楼的设计,另一个就是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可见香山饭店的设计在他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我们不能每有新建筑都往外看,中国建筑的根还在,还可以发芽。当然,光寻历史的根还是不够的,还要现代化。有了好的根可以插枝,把新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接到老根上。从香山饭店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
·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
设计完工后的博物馆,收藏着有2500年历史的苏州城的宝物,成为苏州著名的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
· 中银大厦
1990年,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完工,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
·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占地4万5平方,位于卡塔尔多哈的一个人工岛屿上。
这是91岁高龄的贝聿铭设计,也是他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
·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
起初,贝聿铭想用砖砌哥德式的建筑,但因台湾多地震而取消此想法。
后来,陈其宽以六角形底座像"倒船底"的形状,修正形成现在的教堂造形。
当阳光闪耀在卢浮宫的玻璃穹顶,当清风穿过苏州博物馆幽静的厅堂,当学子席地坐在教堂青葱的草坪上,我们总会想起您。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