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佛法点滴·学佛札记001

作者: 鲁麟文薮 | 来源:发表于2019-06-23 18:23 被阅读6次

    在佛学里面,九法界和十法界各指什么? 

    十法界分为四圣与六凡,四圣是指佛、菩萨、缘觉、声闻四种圣者的果位,乃圣者之悟界;

    六凡则指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及地狱等六界,为凡夫之迷界,亦即六道轮回的世界。 

    佛是什么?佛是释迦牟尼佛,古印度时候一个王子。但佛的本义是智、是觉;智是体,觉是用。在中国文字里面找不到这样的字汇来翻,所以用音译。

    智有三种,觉也有三种。智,第一个是一切智,第二个是道种智,第三个叫一切种智,这个是“佛”这个字的体。一切智是知道宇宙之间一切法总相,总相是空相。所以一切智是知空,道种智是知有,一切种智是知道空有是一、空有不二、空有无碍。佛门里面常讲“万法皆空”,这个是一切智;万法皆有是道种智;《华严经》上讲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是一切种智。所以佛是智的意思。

    华严经,全称《大方广佛华严经》 (梵文 महावैपुल्यबुद्धावतंसकसूत्र Mahāvaipulya Buddhāvataṃsaka Sūtra)大乘佛教主要经典,华严宗的立宗之经。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以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

    《华严经》,具称《大方广佛华严经》,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释迦牟尼成道之后,于菩提树下为文殊、普贤等大菩萨所宣说,经中记佛陀之因行果德,并开显重重无尽、事事无碍之妙旨。

    智起作用就是觉悟,觉也有三种:一个是自觉,自己觉悟。第二个是觉他,自己觉悟之后一定要帮助别人觉悟。主动帮助别人觉悟,这是大乘;别人来请教你,你教导他,帮他觉悟,这是小乘。大小乘差别就在此地。小乘是你来找我,我才教你;你不找我,我不教你。大乘菩萨,你们在《无量寿经》读到了,做众生不请之友,众生不找你,主动去找别人,这是大乘,是觉他。第三种叫觉行圆满,这个很难。自觉,阿罗汉、小乘人自觉,觉他是菩萨。当然你自觉之后,你才能觉他,自己不觉而能觉他,没这个道理。所以觉他是菩萨,觉行圆满是佛。

    由此可知,你要不发心觉他,你自己的觉悟是永远不会圆满,那是肯定的。世间法常讲“教学相长”、“师资道合”,老师教导学生觉悟,学生资助老师觉悟,彼此是互惠的。这个从事于教学工作的人能懂得,许多问题是因为学生问,你才觉悟;要没有学生问的话,你永远也迷惑,这一问就把自己搞清楚了。问了,自己答不出来,晓得自己还不行;问了,就有的时候能答,智慧开启了。不能问的时候,确实想不出这些问题。

    我们晓得到如来果地,那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是一切种智。人家问我佛是什么?你这样给他解答,他就会有兴趣了。佛教不迷信,佛教求智求觉!十方佛跟一切佛就是一切智一切觉,在大圆满里面显现出来了,这样一讲大家就好懂了,这个经文里头他讲这些事情。

    佛法,是让人们认识思想、摆脱思想束缚、进行自由创造的教学观照体系。

    佛所说之教法,包括各种教义及教义所表达之佛教真理。成实论卷一举出六种'佛法'之同义语,称为佛法六名,即:

    (一)善说,如实而说。

    (二)现报,使人于现世得果报。

    (三)无时,不待星宿吉凶而随时得修道。

    (四)能将,以正行教化众生至菩提。

    (五)来尝,应当自身证悟。

    (六)智者自知,智慧者自能信解。

    又佛法为佛教导众生之教法,亦即出世间之法;对此,世间国王统治人民所定之国法,则称为'王法'。印度及中日佛教史中,有关佛法与王法之关系,因时因地而异,有以王法而护持佛法、推动佛法者,如阿育王、迦腻色迦王、梁武帝等;有以王法而抗衡佛法,乃至摧毁佛法者,如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武一宗之厄

    此外,佛所得之法,即缘起之道理及法界之真理等;又佛所知之法,即一切法;以及佛所具足之种种功德(十八不共法),均称佛法。

    故知,广义而言,'佛法'一词,包含极广,上记之外,举凡诸法本性、一切世间之微妙善语,乃至于其他真实与正确之事理等,皆属佛法。然狭义而言,则一般所说之佛法多指佛所说之教法。

    佛教按照年龄、性别僧俗四众以及遵守佛教戒律具体内容的不同而把信徒们区分为四种人,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种,被称为"四众"或"僧俗四众"。

    四众,全称为"佛弟子四众",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四种。

    一、比丘,意思是乞士,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男性佛教信徒。比丘要受"具足戒",即对正式出家的佛教徒规定的较完整的戒律。

    二、比丘尼,意思是乞士女,年满20岁的正式出家的女性佛教信徒。相传佛教中最早的比丘尼是释迦牟尼的姨母。后来女子出家为尼成为佛教中较普遍的现象。在古代的许多国家中,都有比丘尼僧团。比丘尼要受"具足戒"。

    三、优婆塞,意思是清信士、近事男,在家修行的男性佛教信众。这些信众虽然没有出家,但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按佛教的教义加以约束,遵守"三皈五戒"。

    四、优婆夷,意思是清信女、近事女,在家修行的女性佛教信众。她们与优婆塞同样,也要对自己的行为按佛教的一定要求加以限制,遵守"三皈五戒"。

    比丘、比丘尼为出家众,优婆塞、优婆夷为在家众,总称之"四众"、"僧俗四众"、"佛弟子四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佛法点滴·学佛札记0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rwq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