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佛6年多了,随着修行的深入,每个阶段都会让我对佛法有更深的认识。
1、学佛就是积福改命
2013年开始学佛,我以为学佛就是行善积福,让自己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并能影响更多人幸福快乐。
当时我在“光明觉照网”学了一年,但没学到什么佛法的大智慧,感觉透不进去。直到看了南怀瑾大师一篇文章,说如果连六道轮回都不信,就难以深入佛法慧海。一下点到死穴,我认为就是说我的,从此之后深信六道轮回,生命开始发生一些了有趣的转折。
有一次,一个驴友推荐我看《了凡四训》,说这本书改变了他的命运。让他从一个小角色,变成一家集团公司的财务老总。我在网上找来看了一下,结果也改变了我的命运!
我开始按照书中的方法,每天填写《功过格》(100多项,以《弟子规》为主),从行为、语言和念头三个方面都止恶扬善,每天都反省。
一年后的变化超出了我的期待:身体转好,家庭更和睦,工资几乎翻倍且工作时空闲较多,能让我去学习佛法。
2、学佛就是借事炼心
有一次,看到宣化上人的四句话:一切是考验,看尔怎么办?对境若不识,须再从头炼。我非常喜欢,此后我要求自己借助家庭工作、生活学习等一切事磨练自己,把老婆孩子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等一切人视为给自己出考题的考官。
越让我烦恼甚至痛苦的事情我越欢迎。我把烦恼当作钻石,并分等级。小烦恼,一会儿就过去,1克拉;1天内消除的烦恼,2克拉;3天以内,3克拉......克拉越大越让我两眼放光,抓住一次机会能一下跨越一个台阶,可是这种机会实在罕有。
经过训练,多数时候我能控制自己不出现大情绪,烦恼减少不少,自以为修得不错。
正当我徜徉在佛法的大海中时,遇到了达摩祖师的《血脉论》,一瞬间,我石化了,因为它颠覆了我对佛法的知见,如当头一棒。当我继续学完《绝观论》、《无心论》、《临济语录》和《传心法要》后,祖师法语句句滋润心田,看得人畅快淋漓。
后来遇到一个老修,说我连门都没入,我有点不大服气。她就给我讲她实证的经历和所修的禅宗法门。这下震撼到我了,因为有些不可思议,所以半信半疑,直到她把我引入师门,见识宗门手段,方叹原来真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3、学佛是截断众流,导归先天
那时恩师选徒很严,要求做到诚信、重德、持戒、发菩提大愿、绝不借佛敛财。做到后才能入群,入群后又考验了1年。后来经历的多了,才明白为何老话说“择徒不慎,如跳悬崖。”因为师父和弟子之间是性命相连的,弟子起心动念都可能对师父造成伤害,何况是不讲诚信道德,不持戒律呢?
现在对请求参访的学人,要求不是这么严了,如果诚信,全素,有一颗了脱生死的决心,师父一般也会打开方便之门。不是师父不慈悲,而是如果这些最基本的条件都做不到,实在是无法传法,传了也接不下来,更难修上去。
经过选拔,2014年7月,迎来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转折——终于见到恩师。
在禅堂里,老弟子们表现出的智慧让我瞠目结舌。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在打转——这不科学!方明白“以心传心,教外别传,直指人心”的无上禅宗法门真实不虚,截断众流的手段当真妙不可言。
一时间,我好像捡到了举世无双的宝贝,欢喜之心难以言表。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多么幸运,学佛一年多就能入禅宗学习,见到这样的师父。
才知道禅宗不是我想象的那样简单地棒喝,要么就是打禅机,师父调教弟子的手段非常多,给每个弟子布置的功课都不一样,真正做到了应机施法,因人施教。
这个阶段,除了完成恩师布置的功课外,生活中还是借助一切大小事情炼心。这个过程让我的烦恼减少七八成,对世间财色名利看得越来越淡。
4、学佛是与师相应,不一不异
2017年末,我处理好工作和家庭,开始跟师父专修。师父说我根器不高,如果走参禅的路线,最多参到崇关,生死牢关绝对过不去,走与师父应心的路子比较好。
我就听师父的,除了师父在禅堂里让我参题,平时很少参究。平时按师父要求,借生活当下点滴,打好基础,努力把德行、信心、道心及与师父的应心能力提上去。
有一次听师父开示,我才明白,破初关,明心见性之后才知道什么叫修行,才开始真正的修行,自己原来还差这么远。
5、无求第一,歇心为上
后来我发现一个师兄,平时该干活干活,让干啥干啥,也不玩手机,没事就晃晃悠悠散步或者闭目养神。晚上没事七八点就上床休息了。
我觉得他简直太不精进了,简直是在浪费大好光阴。但我发现他心一直很平稳,与人与世无争,情绪基本没有大的起伏,这好像挺符合师父“时刻安心”“歇去狂心”的要求。我就跟他聊天,向他请教,才知道他心境远非我想象,对师父教言的理解也远超过我。
他说,师父一直让我们绝思绝虑,咱们法门就是要断除后天思维意识,你天天想这想那求这求那,都是在坚固思维意识。师父那边帮你釜底抽薪,给你断着,你这边自己狂心不歇不断添柴加火,先天智慧怎么能出来,怎么能修好呢?
我这时才猛醒,“绝思绝虑”是师父2年前就给我说过的话啊!当时师父就批评过我“邪精进”!但那时理解得很肤浅,也没有深究下去,更没有改变。
回过神儿来仔细一想,原来他这种“不精进”恰恰是歇即菩提;恰恰是符合祖师所言,百种多知,不如无求最第一;恰恰是落实师父“死心塌地”“时处安心”的教言;恰恰是最精进的状态!
我才意识到,我一直有求之心不断,从这时开始,只要我觉察到自己生起任何有求之心就窥破放下。
开始是改掉晚睡的习惯,现在早休息,凌晨3点起床打坐。接着纠正贪吃的毛病,目前不喝茶饮,不吃零食。然后放下对身体健康、家庭平安的所求,因为我认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安心办道。最后又放下了想利益亲朋好友,让他们也能学到禅宗这么好的法的所求。
因为我想明白了,一切无常,各有因缘,强求不得。而且这几年的实践也证明了,正如恩师所言,只要一心修道,一切都会随着周转。这时,我放下一分自在一分,清凉一分,心安一分,智慧显发一分。真如《心经》里所言,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但我发现,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修行,烦恼虽然较少了,但还是妄念不断,做事难以专注。
有一次师父说,你这一念就会障碍你许多。我急忙问,何念?师言:舍妄求真!
一句话又让我闪过一个场景,我曾经问师父,如何去除妄念,保持专注?师瞪眼反问,谁定义的妄念?
直到此刻我才又想起,祖师说,不舍妄来不求真。六祖说,不断百思想。《圆觉经》言,于诸妄心,亦不息灭。
我才意识到,这么久以来,我一直在求进步求专注,求时刻觉知当下,求妄念少一些,求道心信心更强些,求德行相应更好些,求禅机猛利一些,甚至求多来逆境让我借机提升功夫......我觉得对法的孜孜以求是勇猛精进的表现,还常为自己道心坚定洋洋得意。现在才明白这一切都是狂心不歇的表现,都是在无端生事。
修行人不但要放下世间的五欲六尘,也要放下对修行方法和修为境界的执着。我强烈的执求,恰恰障碍我和师父应心,禅机也出不来,功夫也提不上去。师父说,求之不得,不求自得。此后,我开始进一步放下这些所求。
但这个过程反反复复,痛苦而艰难,如揭开伤口上的包扎,连血带肉扯下来,让人疼到骨髓。但揭下旧疤,长出来的又是一个新的更自由更坚强的生命。
此后这段时间,我没有刻意去参悟,也不追求借事炼心,只是平常人做平常事,用心体会“行住坐卧皆是禅,运水搬柴皆是道。”但在这种安心无求的状态下,我会常常冒出一些体悟,自然导致我对看过的理和师父的话理解得更深更透。
这个阶段我自认为进步较大,受益很多。祖师和师父没有虚言,“歇”字确实是修行之要,无求确实最为第一。
回顾整个学佛的过程,我像一个在海边拾贝壳的孩子,看到漂亮的贝壳就欣喜地装到兜里,但发现前面总有更漂亮的。一路走,一路拾,一路扔,每个贝壳都带给我独一无二的体验,或惊喜,或感动,或丰盈,或喜悦,或忏悔,或敬畏,或平淡,或寂静,或清明……
当我没有看到更漂亮的贝壳时,总以为自己手里的是最美的,把玩不已,不忍舍弃。但当我遇到禅宗无相心法后,我捡到了佛法慧海中无比璀璨的明珠,我无需再拣其他东西了,因为我已得到了整个海洋。经是佛的语,禅是佛的心,是佛法的精髓。三藏十二部,从某个角度来说,都是灵山上那一拈花微笑的铺垫。
我知道,更精彩的旅程还在后面,更大的挑战还没出现。这必将是一条充满艰辛而又快乐的路。我会用心去走到底,我会认真地玩通关。
顶礼大悲海德恩师,顶礼十方法界善知识,礼敬所有真修佛子!
希望各位同修都能早日找到自己契机的法门,遇到自己的师父,早成道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