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此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红楼梦》第五十八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宝玉便也正要去瞧林黛玉,便起身拄拐辞了他们,从沁芳桥一带堤上走来。只见柳垂金线,桃吐丹霞,山石之后,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宝玉因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两年,便也要“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了,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正悲叹时,忽有一个雀儿飞来,落于枝上乱啼。宝玉又发了呆性,心下想道:“这雀儿必定是杏花正开时他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子叶,故也乱啼。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可恨公冶长不在眼前,不能问他。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个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来与杏花一会了?”
七岁时读到父辈们的小学课本,其中有一篇《猎人海力布》,讲的是从前有个叫海力布的猎人,由于不小心救了龙王的女儿,因此得到了一颗能听懂各种动物说话的宝石。但龙王再三告诫他,不能把动物们说的话告诉别人,否则就会变为石头。后来海力布听到一群鸟“说话”,原来这个地方大山将要崩塌,土地将被洪水淹没,为了使得别人相信自己,从而挽救大家的生命,他将怎样得到宝石,如何听见鸟群“商议”着避难,原原本本地照实说了。结果虽说拯救了乡亲们,但自己立马变为了一块石头。
贾宝玉羡慕公冶长的“独特”本领,可当我读完“猎人海力布”的故事,又何尝不想得到这块能听懂各种动物“说话”的宝石呢。
不过相对于我,全世界的动物学家又有哪个人不想拥有这种能力呢。
但我比贾宝玉幸运的一点是,大观园里只有这一棵“绿叶成荫子满枝”的大杏树,但我却知道一个地方,生长有成百上千棵杏子树,可以说是一大片杏子林了。
提及杏子林,大家肯定熟悉金庸所著的《天龙八部》里在杏子林举行的“丐帮大会”,也就是在彼时彼刻,乔峰恩怨分明、义薄云天、敢作敢为、勇于担当的大英雄形象深深地刻印在了阿朱的心上。
而我却想到了一个出生在二爷家乡陕西省扶风县的著名作家,她身残志坚,文笔简洁爽利,阅读感强,字里行间满是淡然温柔,洋溢着乐观豁达、不屈不挠的信念和精神。对了,她本名刘侠,笔名杏林子。
这片生长了成百上千棵杏子树的地方,就是场疙瘩了。
准确来说,场疙瘩属于“卧亮”地界。在邵寨塬,严家是一个大村,从杨家坡一直到孙家咀,整整八个生产小队。再往北,就是现在搬迁到西郭的老一辈人曾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卧亮,但现在早已废弃,只剩下坍圮的窑洞似还在诉说着往昔的热闹和光荣。
从地理上来讲,“卧亮”与桥子屲社遥遥相对,中间隔了一道既深且阔的沟渠。
二十年前,一个夏收时节的正午,我们几个小伙伴,在翻山越岭地游遍了贺朝沟里后,顿时觉得索然无味起来。这时一个人提议道:“要不我们去场疙瘩摘杏子走!”那时正是无忧无虑的年纪,心无挂碍,吃饱喝足后只觉得身体里有无限的精力和能量,正愁无处安放。按理说也应该帮着家里打理一些力所能及的杂活,但只是嘴上答应,只要放下饭碗,用袖子抹一抹嘴角,便出笼的鸟儿一般冲向更为广阔的天地了。家长们忙收拾碗筷,口中不住地骂着“小兔崽子”,还得赶快出门大声叮嘱天热要脱掉外套,跑慢点以防摔倒,却不言不语承担起了农忙时的所有活计。
很快便商议完毕,由大孩子领头,大家沿着河渠岸边,朝着桥子屲沟里进发。
不知道走了几里地,转了几道弯,有经验的人指着一道宽阔厚重的山梁说:“我们顺着它爬上去就到了!”尽管大家累得没有力气了,但还是互相怂恿,鼓励,搀扶,手脚并用着朝山上爬去。
终于翻过一道埂,眼前出现了一道倾斜向下的徐徐展开的屏障,原来场疙瘩是一道坡度平缓的草场,绿荫匝地,野花丛生,更加令人惊奇的是,真的长有成百上千棵杏子树。
那时我就在想,莫不是天上仙人随意种下的吧,坐鹤或者骑鹿从上方云朵飘过,只手一挥,棵棵幼苗便钻破土壤,探出小脑袋。这么一大片杏子林,若要人为,非得经历几世几代方可成功。
但这只是我的遐想,因为场疙瘩确实有场,场里还有用来脱粒的碌碡。尽管这场早已荒废多年,但依旧能看出原来的模样。我猜想,在这个上不着天下不接地的地方,我的祖辈因为运输带着秸秆的庄稼极其不便,于是在这里早早进行“加工”,然后驮着满袋的“净粮食”回家。这么大的碌碡,少说得有三四百斤吧。如此之大的物件,上下山路非要用到骡子或者驴子拉的大车不可。而场边上不远处箍的几口窑洞,正好用来储藏粮食。
我正在低头散发思绪,却听见有人大声叫喊:“快来啊!我摇下杏子给你们吃!”原来早有人耐不住性子,三下五除二上了树,一面往嘴中送着杏子,咀嚼着吐出果核,一面两手使劲抓着脚下用力蹬着树枝,正将枝头沉甸甸的果实往下摇落。
恍惚中,我仿佛看到一片芳菲中,杏花落英缤纷,蜜蜂正在辛勤地忙碌,好不热闹。春寒料峭,万物都在风中微微颤抖;晨光熹微,折射出七彩的光斑。先辈们的身影在杏子林中若隐若现,迎着早上初升的太阳,他们背着干粮水壶,肩抗锄头,手提铁锨,正笑容满面地朝着场疙瘩走去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