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代,一位同学曾经以戏谑的口吻告诉我:
我妈说,以前他们那个年代的人傻傻的,啥都不懂,却获得了你们这代人向往的所有幸福!
那时候,还很青春年少,只听进去了前半句,和几个室友捂着嘴哈哈一乐。
直到长大成人,再回过头细细咀嚼这句话,分明有一种“警世哲言”的味道。原来现代人之所以不够幸福,不是因为我们不够聪明,而是过分聪明……
托翁曾经说过:一个拥有一双洞察世界的犀利眼睛的人是痛苦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明白那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一生的完美注解。
渐渐的你会发现,在这个本就迷迷糊糊的世界行走,能够走到远处、高处,一定是那群糊糊涂涂的人。
当我们去参加工作,你看穿了所谓的“历练”实际上就是资本家、“旧人”对“新人”的盘剥、欺压,你负气不干了……
当我们铆足劲儿去喜欢一个人,你很明显在情感交流的环节受到了轻视和不尊重,你冲冠一怒不爱了……
那你就真的输了!
你所谓的“看穿”实际上并不具备多大的实际意义,而我觉得,“看穿”的同时我们所需要做的是思考如何逆转这个局面。
看清楚一件事的本质,无疑是一种高明;但高明只是发现了问题,而最终能够解决问题才算得上智慧。
最近在追剧——《大明王朝1566》,其中大太监吕芳有一段经典台词让我铭记于心:
“三思”就是思危 、思退和思变。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是“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儿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是思变……
现代人经常说,老祖宗的智慧云云。其实老祖宗的智慧不是在于善于总结理论,而是踏踏实实去实践前人或者自己总结的理论。
而现代人总喜欢把老祖宗的东西挂在嘴边儿来予以修饰自己个儿,大有大冬天“要风度不要温度”的滑稽感。
所以“高明”和“智慧”的分歧在于:
一个不能忍,一个能忍则忍;
一个浮于表面,一个深萦于心;
一个止于发现,一个止于解决。
《论语》里不也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经典论述吗?
中国最后一个圣人——王阳明,其“知行合一”也是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纠结。
我想,一个高明到顶端的人,永远不要相信别人对你说“你想太多了”,你要坚信你所想的就是某件事、某个人给你呈现出来的最真实的反应和最真实的状态;
而一个智慧到极点的人,则要竭尽全力掩饰你所洞悉出的一切,不露声色,去尽量麻痹对方,让困难和苟且以为你被现状拿捏得死死的……
否则就没有“置死地而后生”的精彩反转了!
其实,“糊涂”还有一层深层含义:
糊涂的过程是给予缓和!
譬如同甘共苦的男女,十年结发,一朝出轨,是当机立断还是为爱糊涂?这个问题因人而异,因情而视,但糊涂的的确确起了不可忽略的作用,甚至直接影响结局。
人生已经够复杂,而你处处想要做个明白人,那不是自找烦恼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