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没有更新文章,原因是月底了,该总结过去的一个月的收获了,包括写作、读书、理财、技术提升等方面。浮生多变化,万事有盈虚。每月的总结,有助于我们在下一个月做的更好。
今天是在无戒 365 训练营更新的第七篇的文章,能写多久我不知道,但是能开始行动,并且写下这几行字就代表了一颗种子开始发芽生长。
二选一中午和同事吃饭的时候,聊到了几个话题,其中一个话题是毕业了去大公司工作还是创业公司工作好。我之前的想法是一定要去创业公司(我目前所在的公司是已经成长为独角兽的创业公司),但同事的观点是应该去大公司,理由如下:
刚毕业做技术需要一个导师,而这个导师在大公司遇到的机率比创业公司大多了。
如果自己有没有什么创业的想法,可以继续在大公司待下去,稳步提升。如果自己几年后有什么想法,大公司的背景能给你增加一定的资本。
去年有一段时间我陷入了技术的瓶颈期,想想工作这几年以来,最大的问题不是出在自己不努力,不是公司不好,而是在关键时刻缺少导师。一个能给你工作上指点的导师,一个能给你人生指点的导师,可以让你少走很多弯路的导师。
三年前大学毕业时入职了一家创业公司,那时的领导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好人,努力、上进、拼搏。但那时的我讨厌疯狂的加班(刚毕业没多久,难以适应),尤其是看到作为 70 后的他,每周工作时长高达 70 多个小时,心理压力超大!那时候我没有考虑过和他沟通这些,自然他也没有给我指点,可能的原因在于不是同一个年龄段的人想法不一样而导致彼此没有多少沟通的欲望。
大约一年后他调去了深圳分公司,之后的领导,是80后,在北京无房无车,两个孩子,能感觉到他压力超级大 ,人很聪明也很勤奋。那时候我没有意识到导师的重要性,也错过了。
大约一年前新又换了一位领导指点了我不少东西。更重要的是这段时间我开始了读书写作,可能身上有了所谓的浩然之气,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
缺大方向上的领路人,但更需要自我意识的觉醒。
如果你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导师,明确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建议是你去创业公司,跟着大哥创业,走完创业的从 0 到 1 的过程,去经历那些在大公司可能一辈子也不可能经历的精彩与生死考验。
20岁的时候,我们要追求个人技能的提升和行业方向的选择,进入正确的行业,提升自己的能力是第一优先考虑的目标,这方面在创业公司比大公司更快。
罗永浩提到,创业公司在融到钱以后,开始下一轮的融资是在上一轮融资以后的第二天。因为是创业公司,快速成长和发展,以现在的情况估计未来一年的用钱是不合理的。同样以现在创业公司的技术需求,来估计你未来一年的成长也是不合理的。
而且在创业公司大家每天专心做事,碰上问题 10 米之内就能请教专家,如果要异想天开,也随时能拉人喝茶闲聊,除了技术不用太考虑别的事。
也许大学毕业的你,拥有 N 多的选择,但是不管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工作之外,都安慰自己,你是个口袋揣着大把时间的富人——去提升见识和能力。
- 我会做什么?
- 我能做什么?
- 我的存款还能支撑多久?
如果不是来北京,很难想象能获得这样的机会。互联网企业里,没有人再关注你的学校是 985 还是 211,是四线还是八线城市出身。公司里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不少,外地二本专科也不少,大家都靠工作能力和成绩说话。
如果不在一线城市,谈去创业公司和大公司这个问题没有什么意义。
无戒 365 极限挑战营第 007 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