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络问答里问了一个关于“想当然”的问题,经常我们会陷入“想当然”,如果能克服这个问题,将会提高一个层次,这是《万千旅程》独家观点,主编千旅编辑。下面看大家怎么说的:
1.我在职的时间里打破了公司业绩历史里一个又一个的天花板,我以为自己很牛逼,觉得所有的事情我都懂,于是我在与公司和平分手之后自己转行自己做了另一个行业(因为我很多行业专业知识是我的老板教的,所以不想在同行业与老板为敌),因为我觉得自己的经验和能力完全可以赚更多的钱,所以我前三年赔的跟傻逼一样,虽然换了一个行业,许多的营销模式可以用,但是自己心理起点太高,我之前的公司和老板在行业里已经摸爬滚打了十几年了,而我创业的初期就拿自己和行业十几年的行家定位一起,导致我从第三年才开始站起来。
2.这是一种贯性思维,是一种头脑简单,不愿动脑的惰性表现。比如过去电视里的虚假广告很多,这些广告夸大其词,一副药能治百病,什么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吃了就见效,并找来一帮托,表示药效如何如何好。有些人便会觉得是真的,电视上打广告,假的谁敢啊?而现实它就是假的!电台登广告是为钱,它不去评判真伪。夸大疗效甚至是假药,只要不死人,没人会跟你较真,既使有较真的,它也有上千个理由等着你。
3.感性的特点,就是易变,无原则,走极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等表现。总之,一切凭自己的感觉办事。自己喜欢的可以夸张地赞美,自己讨厌的,可以无以复加地诋毁。这里,自己的感觉是首先的。如果这个感觉的来源是自己单独遇到陌生的事物,一般感性思维者都是采取否认的态度。
4.眼高鼻子洼,看清别人,看不清自己,许多人在旁观别人的事情上说得合情合理,头头是道,而真正在自己身上的事手忙脚乱,无法应对,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5.人就是这样,不管做什么事都看不到自己的毛病,所谓当事者迷旁观者清。我们有些事情劝说别人很有哲理,轮到自己了就没那么简单了,比如,别人遇到一些事情让人很生气,拧不过来弯,自己却说:“你生啥气呀,放开点心情就过去了”可是轮到自己了还是照样,比她还严重气的吃不下去饭了。
6.尤其是年青人,由于我们的社会生活经验较少,经历的事情不多,所以想当然看待自己和其他事情,也是属于正常的,而后来能够发现和总结出许多事情并没那么简单,这就是收获和进步,在下次遇到类似问题时,就能够看得准确,认得清楚了。比如开车吧,自己想象着那还不简单,谁不会开个汽车呀,可是真的去考驾照时,才觉得还真有点难度的。
7.但不得不说的是,三百六十行,隔行如隔山,有些事,我们去实行的时候,发现很不简单,但别人做着很顺手,很轻松,这是为什么?因为人家就是行家,我们只是门外汉,要想像别人那样,我们就得去学习,去实践,去付出时间。说个很常见的小例子:做菜,有人切个土豆丝很快很细,有人切得很慢,有的人直接切出丝不丝片不片的。在所有人看来,切个土豆丝很简单,但效果明显不一样,所以,偶尔做菜的不能和厨师比,不会做菜的也和偶尔做菜的比不了。
8.人看待自己和很多事情很容易想当然,但后来发现很多事没那么简单。确实是这样。我们往往看待事情都会以一种想当然的思维去看待事情。因为我们没有经历过其中的苦,其中的痛所以会导致对事情具体状态把握性降低。例如我们经常会安排自己每一天的工作。今天要干嘛,要做哪些事。但往往我们只是做了其中一些事。这就是思维陷入想当然的状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