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大的那些日子4

作者: 学文_c055 | 来源:发表于2019-01-25 10:54 被阅读0次

我们是浦口的最后一届,也是仙林的第一届。还记得大一下学期结束的时候,学校包下了几十辆公交,载着我们还有行李,浩浩荡荡的开过长江大桥,从江北来到了仙林,开始了仙林校区的新生活。一路上,各个兄弟学校挂住横幅欢迎我们的到来,地铁二号线也在正式搬迁的第二年正式通车,让人印象十分深刻的是大巴开进学校的时候,陈骏校长和洪银兴书记站在门口迎接,亲切的挥着手,气球上也写着欢迎的标语,周围一切都是新的,也代表着新生活、新学期的开始。新校区分几期建设,其中主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食堂当然还有宿舍已经完工,除此之外的其他地区仍然在施工,校区的面积也在不断扩大,一直到我毕业离校,校区的版图仍然在扩张,九乡河文理学院的地盘日益稳固。

仙林校区的整体建筑风格以稳重大气为主,基本采用灰色调,偶以红色点缀,形状中规中矩,除了大学生活动中心的造型比较特别。由于地势开阔,建筑分布也比较洒落,这也给我们留下了充足的活动空间,毕竟这是未来的主校区,需要容纳数万名师生员工,仙林校区的规划建设在南大历史上,也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宿舍的住宿条件也不错,相较浦口也改善很多。虽然我们是从一个郊区搬到另一个郊区,但环境的变化让年轻人既惊奇又欣喜。

接下来要重点介绍的是仙林校区的几个食堂。首先是体量最大的,也是离本科生宿舍最近的四五六食堂。三个食堂分别在一栋建筑的三层,由下而上,四食堂位于半地下层,当年不知出于什么考量,地势设计的很低,导致一遇到暴雨,四食堂水满为患,桌子椅子如河中小舟飘在水面,基本停止营业一周。四食堂的小吃尤其是面食是其中特色,刀削面、臊子面还有大叔煎饼,再来一碗小馄饨,就是愉快的一餐;还有东边的瓦罐汤,汤汁鲜美,肉质酥烂,价格实惠;中间的五食堂是主力军,面积最大,窗口最多,前来就餐的同学也是络绎不绝;这里选择的余地很大,想喝粥、啃馒头、吃饺子还有撸串都可以来这里,当然正常的饭菜供应肯定不用多说;一般最好的东西最难得到,要想吃得好,就要更上一层楼,六食堂的饭菜质量相比较是最好的,精致的小炒、丰富的菜式都可供你选择,最里面还有雅座。口味好,女生当然比较多,在这里,可以一饱口福眼福之欲,秀色可餐,餐间并观,岂不美哉。

相关文章

  • 在南大的那些日子4

    我们是浦口的最后一届,也是仙林的第一届。还记得大一下学期结束的时候,学校包下了几十辆公交,载着我们还有行李,浩浩荡...

  • 在南大的那些日子1

    一转眼,已是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毕业时走出南大校园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又似乎觉得很遥远,至少是在时间跨度上。工作的城...

  • 在南大的那些日子1

    一转眼,已是工作的第五个年头。毕业时走出南大校园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又似乎觉得很遥远,至少是在时间跨度上。工作的城...

  • 在南大的那些日子2

    从南大自主招考回来,又迎来了更大的一场雪,这也让我们整个高三提前放寒假回家。躲在书房里,开着取暖器,伏在书桌...

  • 在南大的那些日子3

    很多人对浦口校区的远离市区有自己的想法,而对一个周末也不想出去只想泡在图书馆或健身房的宅男来说,寂静的校园,...

  • 在南大的那些日子之十五

    校园里,除了师生,还有一个数量虽不算庞大,却对学校的正常运转非常重要的人群——行政管理人员我接触的并不是太多,也许...

  • 在南大的那些日子之九

    近年来,随着建设“双一流”大学目标的提出,各个大学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扩张和发展,很多甚至采用砸重金挖墙脚、求资源的方...

  • 在南大的那些日子之八

    杜厦图书馆,也是记忆中的重要建筑。图书馆位于校园中轴线的正中央。一进校门,一本立起的翻开的大书仿佛向你拥抱而来,色...

  • 在南大的那些日子之五

    介绍完了几个食堂的大概情况,下面想说下仙林食堂我最喜欢而且印象深刻的那些菜。首先想起至今难忘的当然是各种羊肉了。六...

  • 在南大的那些日子之六

    大学前两年,我的业余时间基本被乒乓球占据,周末除了吃饭睡觉自习,不是在打球,就是去球馆的路上。尤其是到了仙林,方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南大的那些日子4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xu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