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值得注意的是,孔子的这段话里说的是他自己,是一段自述性的文章,他是在讲自己的人生,并不是说所有人到了某个年龄就一定会如何如何。
现在这段话已经变成了很多中国人每个人生阶段的目标,那只能算是大家见贤思齐。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大大地舒了一口气?原来我们普通人领悟地晚一些也不要紧呢。
2.5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问:何为孝道。孔子的回答只有两个字:无违,即不要违背礼节。
樊迟给孔子驾马车,回家路上孔子主动跟他提起了这个事情。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具体解释说,父母在世之时,要以礼节事奉;父母去世了,要以礼节安葬。在祭祀死去的父母时,也要依礼节而行。
2.6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孟武伯问孔子什么是孝道。孔子回答说,所谓孝道,就是父母生病,子女总是担忧。
2.7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子对子游说:不要以为养活父母就是尽孝道了,要是这么说的话,养狗养马不也是养吗?如果心里没有敬意和尊重,养活父母和养狗养马又有什么差别呢?
2.8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孝,孔子对子夏说:孝就是保持神情和悦。如果是能帮父母干活,有了吃的喝的先想着父母,这难道也能算孝顺吗?孔子的意思是,这可不算孝顺,需要发自内心的神情恭顺愉悦。
通过这一集,什么不是“孝”清晰了,对应的孝应该去怎么做也清晰了。这也就是前面的那句“生,事之以礼”,具体说就是,要尊敬父母,对父母要和颜悦色,不能给父母甩脸子看。
2019.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