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年级统一要做五育融合教学案例活动,先上了五单元,再回到四单元学习。
板块一、单元导入
任务一:导读页切入
1.学生齐读主题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明确单元人文主题:爱国
2.阅读单元要素,明确阅读要素为“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习作要素为“学习列提纲,分段叙述。”
3.请孩子们去发现人文主题和阅读要素的关联,发现本单元的大概念:借助资料,体会文本表达的爱国情感。
任务二:快速阅读单元内课文,了解单元主要内容
1.学生快读单元四篇课文,包括课后题,感知单元整体编排。
2.自读课文,自学字词,交流本单元重点字词和易错点
板块二:体会爱国情感
任务一:古诗三首
1.回忆以前学习古诗五步法: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诵诗文
2.根据五步法,自学三首古诗,同桌相互补充,全班分享自学成果。分享过程中,对比三首题目了解到的信息。理解三首古诗的大意,初步感受诗歌的情感
3.精读,回应大问题:你从哪里感受到了爱国?自学、批注,四人小组分享,全班分享随机引入相关资料,理解“悲”“醉”和“劝”的深层含义,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的爱国情感。
任务二:少年中国说
1.读准读通读顺,解决生字新词。
2.结合注释,先读懂文章的大意:第一部分写少年的责任,第二段写少年中国的光辉 前景,第三段抒发赞美之情。
3.读出问题:虽然知道了文章的大意,但是再次阅读,你能说一说这篇文章到底在写什么吗?你在理解文章深层内涵时有什么疑惑?
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什么是少年中国?作者为什么说国家富强是少年的责任?大人们哪儿去了?(这个问题是我追问的)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有什么关联?第一段的内容和第二段的内容有什么关联?
(很欣喜孩子们能够通过静心阅读,找到自己真正的困惑点,激发自己的学习欲望,增加学习的兴趣)
4.读书深层含义:补充相关资料:老大帝国与少年中国的比较,理解人民大众被唤醒,要建设一个新的国家。少年中国是指的脱胎于封建社会的新的国家。少年与老年的比较(梁启超的原文)理解这里的中国少年指向的不是年龄,而是少年具备的那种朝气、希望、力量、创新……(完成课后第二题)
5.读出表达特色:第一段的排比,增强气势,练习读出气势(完成课后第一题)。理解第二段的象征,感情朗读。体会第三段的直抒胸臆。(引出课后第三题,做手抄报)
6.集体朗诵课文。
大问题“你从哪里感受到作者的爱国情感”在本次学习中,起到了引导全文学习的重要作用,资料的补充,丰富了对文本的理解。但是补充资料更多来自于老师的提供,而不是学生根据困惑去自主查阅资料。在聆听老师阅读“老大帝国”和“少年中国”的比较相关文字时,他们听得有些吃力,尤其是那一段关于“少年与老年”的论述补充,认真倾听的孩子,眼里放着光,倾听习惯不好的孩子,完全“坐飞机”。原本想训练他们的听力,后面补充的这些资料,我没有展示,而是听过读的方式给他们。效果没有预想中的好。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五育融合的研究点。这样的教学中,德育是肯定在其中,智育(语言运用,思维提升)也在其中,美育(古诗的节奏美,音韵美,《少年中国说》的语言表达特色)也是自然融合。劳”的融合点,只能在手抄报里。这样去理解“五育融合”到底对不对呢?还有待考证。继续阅读相关理论书籍,不能只靠感觉去评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