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唯一的梦想就是读书入仕,所谓“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了国家选拔人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千万读书人改变命运的现实路径。
宋朝也不例外,宋家三人也不例外,父亲苏洵,东坡及其弟子由都必然会走这一条路。
在赶考之前,苏家两兄弟按照父母意愿完成了婚姻大事。这在当时是非常正常的,无论从道理上还是从习俗上来讲,都是一种妥善的安排。
关于婚姻,林语堂先生有自己的精辟见解。他写到“所有的婚姻,任凭怎么安排,都是赌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所有的婚姻,都是缔构于天上,进行于地上,完成于离开圣坛之后。”
“林先生对婚姻的独特的见解在此并未展开,当然因为这是写苏东坡的人物传记,书的主题也不允许他过多展开,只是借写东坡及子由的成家略点一二。其实,林语堂先生在他的多篇文章里均对婚姻这个概念有详实、精辟和精妙的见解,非常值得一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读一读,比如他的集子《人生不过如此》。”
「旸瑫」赶考及抵京宋朝被称为封建王朝里,文人最幸福的朝代,有宋一朝,文人的地位最高,文化氛围和风气最盛。就如林先生所写“在皇城有个特点,就是必须戴帽子,即使低贱如算命看相的,也要打扮得像个读书人。”
“宋仁宗特别重视为国求才,对这种考试极为关注,他派贴身臣仆把题目送去,甚至有时候为避免泄露,他还在最后一刹那改变题。”
苏家三人同考,兄弟两人都以优等得中,而据相关史料记载,苏洵并未得中“进士”。东坡的文章得到当时的学界泰斗欧阳修的推荐。他甚至说过“读苏东坡来信,不知为何,我竟喜极汗下。老夫当退让此人,使之出人头地。”还有一次对儿子说“记得我的话,三十年后,无人再谈论老夫。”
欧阳修的话后来得到了验证,这暂且不论,但仅从这两句话中,能看出,一是东坡的才学必然过人,否则不可能得到欧阳修的赏识,二是欧阳修具有的超凡的胸怀和气度。凡成大事者气度绝非凡人所能比拟的。
「旸瑫」赶考及抵京当东坡仕途正要开始之时,母亲病故,按照古代儒家之礼“必须守丧”,于是他们返回眉山老家。
在我看来,儒家这种“守丧”虽然是古之孝道,这种孝行,在目前看来,似乎是一种形式,但这种形式一旦固化下来,形成一种风俗或者礼数之后,便成了一种孝道,一种孝文化,而这不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严重缺失的吗?儒家文化里的一些精髓还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继承和发扬的。
「旸瑫」赶考及抵京守丧期满后,父子三人及两个儿媳妇一起东迁晋京。在《父与子》这个章节里,林语堂先生详实描述了进京路上的经过,尤其是对沿途历险风光,险境以及当地人文故事进行了大量的描写,语言生动,精炼,是一篇优秀的游记,值得细细品读。
备注:
"与旸瑫同读一本书"活动的第4本书《苏东坡传》:赶考及抵京
阅读时间:2019年3月16日
阅读页数:23-36页第4章《童年与青年》,第5章《父与子》。
欢迎加入“同读一本书”.
我的读书观:把有限的阅读时间浪费在经典上。
注:本文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欢迎分享朋友圈,微博等.我已加入"维权骑士"版权保护计划.文中用图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
旸瑫,一个烹文取暖,煮字疗饥的生活家.更多交流请加微信69421456.
网友评论